開源如何成為文化語言?Mong Tong × XTRUX 打開《 明日音 》的聲響宇宙

從《時間浸漬》延伸的開放實驗,11/30 SUB LIVE 現場登場。

開放文化基金會(Open Culture Foundation, OCF)近年積極推動「開源」從科技語言走入文化創作的現場。繼 2024 年與林強、Luca Bonaccorsi 合作推出公眾授權專輯《時間浸漬》後,今年再攜手台灣迷幻電子雙人組 Mong Tong,推出全新公眾授權專輯 《明日音》,並邀請新媒體藝術團隊 XTRUX 聯手打造一場聲音與影像並行的現場演出。

 

這場演出將於 11 月 30 日 SUB LIVE 登場,觀眾將在現場體驗開放授權音樂如何化為集體創作的能量。專輯與周邊商品目前於 FlyingV 募資中,推出《明日音》限量彩膠、T-shirt 與專場門票。

 

從民俗到迷幻:打開「明日民族音樂」的可能

Mong Tong 長期以民俗、幻象與聲音地理為創作主軸,在《明日音》中,他們將電子迷幻語彙延展至更遼闊的疆域。作品吸收了中亞旋律、南亞與中東的節奏與打擊樂器語言,並以電子節拍重新編排,形成層層遞進的聲響地景。

 

這張專輯的許多素材取樣自林強《時間浸漬》的開放音源,經再製、拼貼與重構,成為新的聲音結構,如同在舊文明的遺跡上搭建一座新的迷宮。Mong Tong 以「再製」為方法,探索聲音如何在不同文化之間被消化、轉譯,最終生成嶄新的語彙。

 

他們稱這種美學為「明日民族音樂」(Future Folk)不是對過去的懷舊,也不是異國情調的拼貼,而是一種面向未來的民俗創作。這裡的「民族」不再是博物館裡的聲音標本,而是一種仍在變化的文化狀態。Mong Tong 透過節奏與科技,將民俗與未來連接起來,使傳統聲音在電子迷幻的框架下重新呼吸。

 

現場演出:音樂主導的即時共振

此次演出由新媒體團隊 XTRUX 負責影像製作。不同於一般視覺設計的輔助角色,XTRUX 將遊戲引擎視為一種「表演語言」,讓影像與音樂的互動成為現場的核心。整場演出如同一個會不斷變形的聲音場域,節奏推動空間,影像回應聲波,觀眾被包覆在音樂流動之中。

 

Mong Tong 與 XTRUX 的合作,讓「聲音」與「影像」在結構上產生平行的關係,兩者互為引擎。這不只是視覺輔助音樂的演出,而是一場整體的聲音表演,每一次播放都會生成不同的狀態。

 

當晚的演出將邀集多組音樂人共演,百合花主唱奕碩以台語吟唱開啟節奏語言、黃大旺帶來具即興精神的聲音景深、White Wu(落差草原WWWW) 以鼓擊推動整體能量。三組音樂人與 Mong Tong、XTRUX 共同構築出多層維度的開放聲響。

 

開放授權的文化實踐

《明日音》採用創用 CC BY 4.0 公眾授權發行,任何人都能自由取樣、混音與再製。這種「開放授權」的概念,不只是技術層面的創作授權,更是一種文化態度,拒絕壟斷、鼓勵共創。

 

Mong Tong 在創作中實踐「開放」的理念:讓音樂的素材能流動、延伸,讓聲音重新被組裝與定義。他們相信音樂應該像程式碼一樣,被分享與修改,才能持續生成新的可能。

 

專輯中也出現來自中東、土耳其與巴勒斯坦的音樂片段,象徵著世界之間的互文與連結。當取樣被賦予新的意義,開放不僅是一種授權模式,更是一種對世界的回應。

 

迷幻開源宇宙,現場展開

從開放音樂到開放演出,《明日音》不只是一張專輯,更像是一個實驗場,OCF 將「開源」精神轉化為共享文化的力量,Mong Tong 與 XTRUX 則以聲音與影像回應時代的變化。

 

在這個跨越技術與美學的宇宙裡,開源不只是工具,而是一種態度;取樣不只是手段,而是一種文化對話,當程式的語言與聲音的語言交織,創作不再有邊界。

 

Photo & Information Credit / Mong Tong × XTRUX 《明日音》

【迷幻開源宇宙:Mong Tong × XTRUX 《明日音》專場購】

Date / 2025.11.30(日)18:30 進場|19:00 開演

Address / SUB LIVE(臺北市南港區市民大道八段 99 號)

售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