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NSSE,你的品味補給站

重溫《 SLAM DUNK 》不只是熱血沸騰,井上雄彥筆下人物從未停下腳步!
重溫《 SLAM DUNK 》不只是熱血沸騰,井上雄彥筆下人物從未停下腳步!
柔軟繾綣中帶著節奏,法國電子音樂人 FKJ 用音樂鬆動人們對於時間的感受
柔軟繾綣中帶著節奏,法國電子音樂人 FKJ 用音樂鬆動人們對於時間的感受
時尚攝影如何改變世界?
時尚攝影如何改變世界?

KEYWORDS

LATEST

隨澎紗裙翩翩起舞: Balletcore 從女性化極端走向平衡

隨澎紗裙翩翩起舞: Balletcore 從女性化極端走向平衡

Balletcore ,是指以芭蕾舞者所穿的服飾延伸出的穿搭風格。2022 年,在社群平台渲染下,直至 miu miu、Simone Rocha 等品牌接連推出代表性單品,Balletcore 正式成為 2023 最不可忽視的風格之一。
當溫柔與生死相依:藝術中的陰性力量

當溫柔與生死相依:藝術中的陰性力量

陰性力量與陽性力量分別支配人們內心的不同特質的原始動能,驅動人們以不同方式追求心之所向,如溫柔、細膩、撫慰、愛與慈悲,亦如自信、創造、遠景等。陰性力量如水般柔軟而堅定,直觀優雅而具創造性,事實上是所有人心中都有的,不限性別。
無可避免的崩壞:為 The Rolling Stones 《 Let It Bleed 》烤一顆黑膠唱片機蛋糕

無可避免的崩壞:為 The Rolling Stones 《 Let It Bleed 》烤一顆黑膠唱片機蛋糕

「我拿著木吉他坐在我朋友 Robert Fraser 位於倫敦 Mont St. 的公寓窗邊,忽然之間天空蒙上一片天昏地暗,降下一場令人難以置信的傾盆大雨,人們東奔西竄四處尋找遮蔽。」 The Rolling Stones 吉他手 Keith Richards 說,這就是《 Let It Bleed 》的概念源起。
軟糖可以拯救世界?專訪藝術家朱晨維:「任何東西都能是養分,如調味料交互作用生成新的味道。」

軟糖可以拯救世界?專訪藝術家朱晨維:「任何東西都能是養分,如調味料交互作用生成新的味道。」

台灣新生代藝術家、台北藝博會最年輕藝術家、當代潮流藝術界新寵兒⋯⋯等等, 22 歲的朱晨維頭上頂著無數光環與標籤。拋開名號,看進生長於 Z 世代的純粹,也許更能了解「當代」藝術家的環境元素與思想,與對藝術產業的展望。
在黑夜中嚮往光明|Penhaligon’s SOLARIS & LUNA

在黑夜中嚮往光明|Penhaligon’s SOLARIS & LUNA

在英國維多利亞時代,「Perfume」一詞是指會散發優雅氣味的物件,不論是廣義的香水、手帕、皮件到帶有香氣乾燥花瓣等,這些物品都是上流人士儀容優雅迷人的法寶,為此譜寫英倫紳士與淑女典雅生活樂章。

TRENDING

愛情腳本萬變不離其宗,莎翁劇作的當代詮釋

愛情腳本萬變不離其宗,莎翁劇作的當代詮釋

William Shakespeare 劇作中對於愛情的直率與信仰,已然為後世愛情經典奠定基石,除了直白的翻攝之外, 1999 年的《 10 Things I Hate About You 》巧妙改編傳統劇情將青春期的彆扭生動刻畫。
浪漫不只用笑帶過:用浪漫喜劇描繪愛情的酸甜苦辣

浪漫不只用笑帶過:用浪漫喜劇描繪愛情的酸甜苦辣

Romantic Comedy 以「愛情」與「喜劇」為兩大核心要素,以浪漫為基底架構劇情,將愛情命題發揮到最大,並有意無意添進一些笑料,讓觀眾能投射自身境遇於其中,卻仍能保持幽默。
時尚攝影如何改變世界?

時尚攝影如何改變世界?

時尚攝影不只反映當代流行,更透露出大眾的恐懼與刻板。當紀錄的方法太過於輕鬆,人們是否早已遺忘一張照片的力量,可以訴說遠超過時代隔閡的震撼?
觸碰人們心中最軟的那塊, Picasso 用藍色時期悼念知己的逝亡

觸碰人們心中最軟的那塊, Picasso 用藍色時期悼念知己的逝亡

作為二十世紀以來最成功的藝術家, Pablo Picasso 產量驚人,且風格多元。他的藝術生涯宛如一部現代繪畫的歷史,而 2023 年適逢 Picasso 逝世 50 週年,世界各地的美術館也以特展試圖爬梳藝術家的生涯。
誰打開罐頭笑聲?那些情境喜劇裡搬演的淚水與歡笑

誰打開罐頭笑聲?那些情境喜劇裡搬演的淚水與歡笑

情境美劇的主流以《 Seinfeld 》為開端,爾後以《 Friends 》開創 Sitcom 傳奇,以其精妙的編劇節奏瘋迷世界二十餘年,廣納各個年齡層的影迷。一代接著一代的情境喜劇為 Sitcom 寫下各自不同的歷史,也陪伴所有觀眾度過百無聊賴的夜晚。

FEATURE

專題|震撼彈投下後的永恆: Art Deco 和建築碰撞出什麼火花?

專題|震撼彈投下後的永恆: Art Deco 和建築碰撞出什麼火花?

Art Deco 無法用簡潔的敘述來加以定義,其融合多個時代、地區及文化的美學元素,從物件、家具的裝飾設計延伸至建築空間的氛圍,透過精細工藝、珍貴材料與異域美學,深深影響 20 世紀上半葉歐美上流社會的生活想像。
專題|血脈賁張,及退卻後的空虛: Art Deco 影視作品中的物極必反

專題|血脈賁張,及退卻後的空虛: Art Deco 影視作品中的物極必反

1920 年代的美國奢靡的社會氛圍影響了藝術表現形式, Art Deco 將昂貴材料和高科技機器的現代性,與過去所見的現代藝術形式相結合,於設計、建築、影視作品都能見其身影。
專題|摩登,以及虛華下的本質:Art Deco 如何用裝飾派藝術反映社會

專題|摩登,以及虛華下的本質:Art Deco 如何用裝飾派藝術反映社會

裝飾派藝術( Art Deco )至今已近百年,其於設計及建築領域都留下顯著的印記。然而,若從藝術的角度出發,我們該如何理解裝飾派藝術?
專訪 HUGH dessert dining Victor & Kent :「體驗是個人的,沒有一定要從中生出故事。」

專訪 HUGH dessert dining Victor & Kent :「體驗是個人的,沒有一定要從中生出故事。」

甫開放預訂就全滿的甜點餐廳 HUGH dessert dining 總是讓饕客魂牽夢縈,他們用每季變換的菜單勾勒季節樣貌,讓盤式甜點成為日常。
專題|花火,以及之後的餘燼:從《 The Great Gatsby 》看見 1920 年代美國的風光與衰敗

專題|花火,以及之後的餘燼:從《 The Great Gatsby 》看見 1920 年代美國的風光與衰敗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世界迎來短暫的和平,在美國陷入勝利的狂喜中迎來色彩喧鬧的 1920 年代,《 The Great Gatsby 》以愛情故事勾勒出那個「最好也最壞的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