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ign

從種植到釀造,酒神戴奧尼修斯的田園居所
從種植到釀造,酒神戴奧尼修斯的田園居所

從南歐陽光盛放的田園,到美洲安第斯山麓的平原,葡萄藤蔓迤邐在豐饒的土壤之上。釀酒人追尋著理想中的土地,同時也建立起釀造、儲藏、品鑑佳釀的建築,匯聚了與自然的緊密連結以及理想生活的投射,成為專為「酒」而打造的夢幻居所。

自然瀰漫的氤氳之氣,治癒身心的浴場
自然瀰漫的氤氳之氣,治癒身心的浴場

從歐洲群山之間到南美的溪谷中,溫暖的湧泉成為了人們跨越文化、種族藩籬的共同享受。從古到今,圍繞溫泉而生的公眾空間與文化活動一直在歷史上佔有一席之地。

DESIGN

設計作為解決問題的手段,於不同媒材、不同功能中,各自展演其千變萬化的姿態。

為它留一個位子:椅子設計的經典符碼,傳遞當代文化的美學概念

為它留一個位子:椅子設計的經典符碼,傳遞當代文化的美學概念

人類文明發展至今,小至居所,大至宇宙,設計成為了每個時代的紀念品。其中,或許就屬椅子的設計最為貼近於「人」,記錄了當下,如同鏡射般反映出了當代的文化概念。
專題|震撼彈投下後的永恆: Art Deco 和建築碰撞出什麼火花?

專題|震撼彈投下後的永恆: Art Deco 和建築碰撞出什麼火花?

Art Deco 無法用簡潔的敘述來加以定義,其融合多個時代、地區及文化的美學元素,從物件、家具的裝飾設計延伸至建築空間的氛圍,透過精細工藝、珍貴材料與異域美學,深深影響 20 世紀上半葉歐美上流社會的生活想像。
如果有什麼地方能夠超越生死,墓園便是最接近永生的居所

如果有什麼地方能夠超越生死,墓園便是最接近永生的居所

「死亡」是距離人們的日常生活看似遙遠,卻又無法迴避的終極想像,而象徵生命彼端的「墓園」,則成為我們與逝者、己身相互凝聚寄託的一抹風景。
從外觀到內裏的柔軟,以 Le Bambole 為圓心開展居家舒適氛圍

從外觀到內裏的柔軟,以 Le Bambole 為圓心開展居家舒適氛圍

1972 年第一張 Le Bambole 問世以來,設計師 Mario Bellini 以「一塊舒服墊子包裹身體」的構想,撐起半世紀的柔軟與舒適。
Everything Connects!專訪柏成設計 JC Architecture 邱柏文 Johnny Chiu:「將設計語彙與環境貼合。」

Everything Connects!專訪柏成設計 JC Architecture 邱柏文 Johnny Chiu:「將設計語彙與環境貼合。」

建築設計兼具了夢想家的天馬行空,以及實踐家的腳踏實地,將一個簡單的念頭、一個需求化為無限可能,並克服超越圖面的困難予以落實。而以「不只是圖書館」、「鳴日號」、「鳴日廚房」等作品為人所知的柏成設計 JC Architecture ,作為非常受注目的建築、設計單位,同時兼具理性與感性,無論是以商業導向為導向或是文化再造方面都有不俗的亮眼表現,又是如何拿捏其中平衡?
自然瀰漫的氤氳之氣,治癒身心的浴場

自然瀰漫的氤氳之氣,治癒身心的浴場

從歐洲群山之間到南美的溪谷中,溫暖的湧泉成為了人們跨越文化、種族藩籬的共同享受。從古到今,圍繞溫泉而生的公眾空間與文化活動一直在歷史上佔有一席之地。如今,浴場更透過質樸原始的材料與精心安排的景緻,承接天然的湧泉景觀,成為串連人們與自然環境之間的空間感知體驗。
除了鋼筋水泥以外,建築中還能使用什麼看似「脆弱」的材料?

除了鋼筋水泥以外,建築中還能使用什麼看似「脆弱」的材料?

建築可以用軟木包裹嗎?如何用玻璃撐起磚造的街屋?對於「材料」的思考可以說是建築與設計領域最基礎的要素之一。柔軟或堅硬;粗糙抑或光滑,各種結合自然與人工的材質形塑出我們日常生活的時空路徑,也無時無刻影響著身心靈的感官體驗。從古至今,建築師努力掌握、超越甚至扭轉材料原有的特性,在結構、空間與概念之間推演出精彩的對話,不斷開拓出對於建築的新想像。
家飾品還是藝術品?一張單椅紀錄 Scandinavian Style 精髓

家飾品還是藝術品?一張單椅紀錄 Scandinavian Style 精髓

Scandinavian Style 其中不只蘊藏了北歐人對於美學的看法、以及其慢慢累積成的風格。其著重機能、簡約與自然的特性,讓許多人趨之若鶩。從家飾品中也能看見 Scandinavian Design 的痕跡與影響,就從一張單椅開始。
直搗 KUSO 的精髓!專訪公仔設計師伯虎:「面對想吐槽的事物,還是要有能一笑置之的幽默」

直搗 KUSO 的精髓!專訪公仔設計師伯虎:「面對想吐槽的事物,還是要有能一笑置之的幽默」

伯虎 aka poyunwang,以反叛惡搞插畫享譽國際,公仔設計作品從麥當勞叔叔、到台灣傳統信仰諸神,嚴肅形象在他的掌心被翻來覆去。經典的挖鼻孔、不屑神情作為識別,搞怪作品背後的他對於創作又有什麼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