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種植到釀造,酒神戴奧尼修斯的田園居所

酒,自古以來便是人類生活的調劑、宴會的核心、慶典的主角、甚至是溝通天地的橋樑。人們在世界各地尋覓適合的環境開闢葡萄園、種植作物,並耗費數十年的歲月,只求產出心目中的佳釀,集種植、釀造、品鑑一體的建築——酒莊,也應運而生。在當代的建築師眼中,酒莊建築也早已脫離了傳統封閉形式的桎梏,融技術與環境為一體,成為田園生活的象徵,亦有如酒神的居所,展現著戲劇性的空間氛圍。

時間流轉的光隙

在美國加州納帕谷地的艷陽下,Dominus 酒莊橫亙在金黃色的葡萄園之中,宛如一道漆黑的石橋,跨越了園區中的主要道路。這座由金屬籠裝載玄武岩所構築的獨特建築由瑞士建築師團隊 Herzog & de Meuron 所設計,參考了整治河川時經常使用的工法。穿越石隙的不再是潺潺的流水,而是斑駁的光線。納帕谷地的日夜擁有極端的溫差,儘管形塑了葡萄熟成的完美條件,卻也使得建築物的舒適度備受考驗。建築師使用當地常見的黑、綠色玄武岩石塊,以金屬籠組成白天隔熱、晚上保溫的牆面,不但控制了室內的溫度,更可以根據酒窖、品酒室等不同開放程度的機能分區,分別填充不同數量的石塊,進而控制光線在室內的效果。

 

解構酒瓶的鮮明對比

1989 年普立茲克獎得主 Frank O. Gehry 以其藉由金屬打造的不規則型建築而聞名於世,於 2005 年落成的 Hotel Marqués de Riscal 便是一座閃耀著多變酒紅色光芒、由鋼鐵和鈦相互碰撞而造就的爆炸性建築物。飄逸的各色金屬板對應著該酒廠代表性的顏色:粉色鈦金屬是流動的酒體、金色的鈦板意指包覆酒瓶的金絲網,而鏡面的不鏽鋼則暗示了瓶頸處的銀色鉛封。在由樹枝狀結構撐起的複雜屋頂下,設有餐廳、套房、使用葡萄酒療法的特殊水療中心以及專業的葡萄酒研究、鑑賞室,整座建築物和周圍古老的農業市鎮景觀和教堂鐘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饒富趣味。

 

葡萄藤與地下世界

同樣地處西班牙,來自加泰隆尼亞的 RCR 建築事務所卻採取了與 Gehry 狂放的建築量體截然不同態度,在 Olot 小鎮山邊的地底, Bell-lloc 酒莊沿著森林的邊緣設置了一條通往地下葡萄酒世界的長廊,這座宛如掩體般、由銹色耐候鋼板圍合而成的生態地窖在葡萄園的土地下蔓延,串連了製酒過程中不同的場域和空間體驗,利用地下天然的溫度與濕度特性,打造無需機械設備參與的傳統釀酒空間,同時確保參觀者在寂靜而冷冽的空間中體驗到最微小的知覺效果,不論是透過鋼板隙縫灑落的天光,還是高腳杯中迴盪的酒香,都透過獨特的空間氛圍得到昇華。

 

安地斯山腳下的園林

除了傳統的金屬、石材等建築材料,位於智利的 VIK 酒莊則使用獨特的透明、可拉伸織物作為大面積的屋頂鋪面,以優雅的弧線搭建在一座人造的山谷之上。整座酒莊最特別的莫過於由建築師 Smiljan Radic 與藝術家妻子 Marcela Correa 一同設計的入口廣場,開闊的斜面延續了山脈下的平原,散落著兩人創作的石雕,細緩的坡度搭配潺湲的流水,一方面連結了當地壯麗的自然景觀,另一方面亦創造了調節降溫的環境,為釀酒的過程提供穩定恆溫的基礎,成為集藝術、建築、景觀與設備為一體的關鍵空間。

 

混凝土的凝鍊

不受日曬、氣候影響的地底長久以來都是儲存佳釀的理想位置,位於葡萄牙的 Herdade do Freixo 酒廠便把這項優勢發揮到了極致。從地面上來看,葡萄園的小丘包裹著隱藏的入口,土地上羅列著採光、通風的天井與設備,無從得知地下的空間形式。而當訪客順著螺旋狀的斜坡下到空間深處,也只是僅僅體驗到這處深達 40 公尺地下酒廠的一部分:圓形的隧道、收藏室與地下庭園,都強化了釀酒過程中「重力」的作用與象徵。室內外彷彿一體成型澆注而成的混凝土空間以及滑順的動線安排,也使得整座地下建築更像是一場探索酒品釀造過程的冒險。

 

 

一杯醇厚美酒的養成絕大部分都仰賴風土的品質以及嚴謹的製程,而酒莊的窖藏空間與體驗更進一步影響了品酒人的感官與意識。面對迥異的自然環境與地方文化,建築師們透過概念化的空間,在酒瓶、木桶之外,提供一層具有多重作用的建築,盛裝起時間、念想,以及亙古不變對於瓊漿玉液的渴望。

 

Editor / Asta Chang

Author / F.C.

Photo Credit / archdaily, loris gazut, dezeen, decanter, positive magaz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