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IGN

專題|震撼彈投下後的永恆: Art Deco 和建築碰撞出什麼火花?

Art Deco 無法用簡潔的敘述來加以定義,其融合多個時代、地區及文化的美學元素,從物件、家具的裝飾設計延伸至建築空間的氛圍,透過精細工藝、珍貴材料與異域美學,深深影響 20 世紀上半葉歐美上流社會的生活想像。

Everything Connects!專訪柏成設計 JC Architecture 邱柏文 Johnny Chiu:「將設計語彙與環境貼合。」

建築設計兼具了夢想家的天馬行空,以及實踐家的腳踏實地,將一個簡單的念頭、一個需求化為無限可能,並克服超越圖面的困難予以落實。而以「不只是圖書館」、「鳴日號」、「鳴日廚房」等作品為人所知的柏成設計 JC Architecture ,作為非常受注目的建築、設計單位,同時兼具理性與感性,無論是以商業導向為導向或是文化再造方面都有不俗的亮眼表現,又是如何拿捏其中平衡?

自然瀰漫的氤氳之氣,治癒身心的浴場

從歐洲群山之間到南美的溪谷中,溫暖的湧泉成為了人們跨越文化、種族藩籬的共同享受。從古到今,圍繞溫泉而生的公眾空間與文化活動一直在歷史上佔有一席之地。如今,浴場更透過質樸原始的材料與精心安排的景緻,承接天然的湧泉景觀,成為串連人們與自然環境之間的空間感知體驗。

除了鋼筋水泥以外,建築中還能使用什麼看似「脆弱」的材料?

建築可以用軟木包裹嗎?如何用玻璃撐起磚造的街屋?對於「材料」的思考可以說是建築與設計領域最基礎的要素之一。柔軟或堅硬;粗糙抑或光滑,各種結合自然與人工的材質形塑出我們日常生活的時空路徑,也無時無刻影響著身心靈的感官體驗。從古至今,建築師努力掌握、超越甚至扭轉材料原有的特性,在結構、空間與概念之間推演出精彩的對話,不斷開拓出對於建築的新想像。

當演員坐下時,劇情線還在走:電影場景中的椅子說了哪些潛台詞?

演員透過肢體表現情緒帶動劇情,連簡單一個坐下動作都能令人咀嚼再三,而椅子作為承接的道具,顏色、造型、甚至數量都是暗示,將轉折與密碼藏在背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