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卜力地才:永遠的高畑勲

提到吉卜力工作室,宮崎駿或許會是我們第一個聯想到的人物,然而吉卜力其實是由四個人所創辦的,分別是宮崎駿、鈴木敏夫、德間康快、高畑勲,四人缺一不可,而高畑勳不僅是發掘宮崎駿才華的重要前輩,更是在創作路上互相較勁的對手。
提到吉卜力工作室,宮崎駿或許會是我們第一個聯想到的人物,然而吉卜力其實是由四個人所創辦的,分別是宮崎駿、鈴木敏夫、德間康快、高畑勲,四人缺一不可,而高畑勳不僅是發掘宮崎駿才華的重要前輩,更是在創作路上互相較勁的對手。
水妖的題材之所以迷人,無非在於美麗的姿態,以及經過後人渲染後無可避免的悲傷戀曲,包含從小便耳熟能詳、1836年由安徒生編寫的《 The Little Mermaid 》。而藝術史上的浪漫主義時期,更是神話及精靈創作蓬勃發展開端,同時「水妖」也作為靈感出現於歌劇、繪畫、電影。
Meta 與文化內容策進院於華山 1914 文創產業園區舉辦的「 Art Reimagined 藝術再想像」展覽,邀請不同領域的三位藝術家,包含歌手阿爆、藝術家吳耿禎與藝術家姚瑞中,三位各有專擅、也樂意擁抱新媒材的藝術創作者,帶來了哪些火花?
1970 至 1980 年代的紐約街頭是反叛的地盤,當人們開始注意到一個神秘的塗鴉標籤,開始好奇「SAMO©」背後的藝術家是何方神聖?而塗鴉正是出自高中時期的 Jean-Michel Basquiat 與塗鴉藝術家 Al Díaz 之手,他們在曼哈頓街頭塗鴉游擊,以「SAMO©」之名留下象徵憤怒或反動的塗鴉語彙。
觀者對於作品的解釋,大部分亦來自於過往體驗,有些作品卻無法依此判斷。透過一次次的感官顛覆,累積新經驗,短暫的衝擊化為更深層的思考。而將於5月20-22日舉行的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精選國際60間藝廊、多達200位藝術家、1000件傑出作品,將當代藝術的多元面貌與即時特性,透過不同展區、論壇透析出新觀點,其中又有哪些作品將顛覆觀者認知呢?
當代場景的迷人之處並不一定能夠帶給觀者氣勢滂礡的感官體驗,而是在不經意之時,透過看似與日常無異的畫面,被小小的共鳴觸動。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精選國際60間藝廊、多達200位藝術家、1000件傑出作品,將當代藝術的多元面貌與即時特性,透過不同展區、論壇透析出新觀點。
沈浸式劇場結合幻想,轉變日常生活成特別的經驗,視覺體驗更佔了很大一部分。相較於傳統的戲劇是在一個黑盒子空間進行,沈浸式劇場是非典型的舞台,場地本身擁有的特性也被考量在其中,也因為其本身存有的歷史故事,使得場地更有張力以及獨特性,場地在此從單純的空間配角,變成擁有足以與主角並肩的份量,而觀眾也多了更多的主動性以及自由度。
紋身作為文化裡「非主流」轉為「主流」的佼佼者,不僅是自我個性的展現,有時也為了情感寄託,當然更可能我們只是單純的喜歡這個文化。然而紋身並非一開始便是為裝飾而生,它有著更深層的歷史脈絡,近幾年來更是強勢登場當代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