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是風景,是存在:從 Björk 聽見自然的毀滅與重生

在藝術、音樂與時尚領域紛紛關注永續與自然議題的當下,我們該如何跳脫口號式想像,重新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本文透過 Björk 的三張專輯《Homogenic》、《Biophilia》和《Fossora》,探討她如何以聲音實驗拆解浪漫自然觀,轉而提出一種黑暗、混沌而共生的自然想像,為當代生態思維帶來新的感官提問。
在藝術、音樂與時尚領域紛紛關注永續與自然議題的當下,我們該如何跳脫口號式想像,重新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本文透過 Björk 的三張專輯《Homogenic》、《Biophilia》和《Fossora》,探討她如何以聲音實驗拆解浪漫自然觀,轉而提出一種黑暗、混沌而共生的自然想像,為當代生態思維帶來新的感官提問。
熱不僅僅是身體上的感受,透過「看」我們也可以感覺到熱的能量,舊有的經歷令我們更容易聯動到五感,即便我們在炎炎夏日中,觀看寫著「冰」的旗幟,繪有剉冰圖案的招牌,或是藝術家運用透明、輕盈的材質、飽和度較低的色調,也都能帶給我們相似的感受。
對許多人而言,談到經典的「建築」往往意味著由沈穩的混凝土灰色與溫潤的原木質地、或是白淨素雅的牆面搭配金屬材質所建構的原色空間。事實上,這些象徵著古代建築巔峰的空間在建造之初其實五彩斑斕,充滿了多彩的壁畫與裝飾。時至今日,許多當代的建築師也嘗試用彩繪、光線以及材料本身組合,創造出充滿故事性與情緒張力、有別於「冷靜」的現代建築美感之外另外一條繽紛的建築路線。
In Real Life 作為藝術家 Olafur Eliasson 於英國第一個回顧展,此書可以被視為是一本展覽的現場指南,收錄與 Tate Modern 策展人 Mark Godfrey 對談,及人類學、經濟學、政治學、生物學、建築等各領域專家學者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