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請準備行事曆,預報來襲|Monthly Event in 2023 OCT

時間是推動當代脈動的伏流,從來不語卻又回答了所有問題,在追趕科技現代化與價值體系變動的社會,傳統與現代、過去與未來的議題存在共生卻競爭關係。 10 月活動在時序變化中綻放、交融和堆砌,讓 TRENSSE 為你帶路!
時間是推動當代脈動的伏流,從來不語卻又回答了所有問題,在追趕科技現代化與價值體系變動的社會,傳統與現代、過去與未來的議題存在共生卻競爭關係。 10 月活動在時序變化中綻放、交融和堆砌,讓 TRENSSE 為你帶路!
科技革新大幅收縮空間與時間距離, 我們迎來「秩序」界線快速消融的世界,藝術家在不同時間歷程的交錯中,帶領觀者探究人們對文化記憶、身份認同、未來敘事的想像,帶領觀者在作品無限延伸的時空,開啟對當代社會的全新建構。
北美館展出的《未來身體——超自然雕塑》用「後人類」形體雕塑,討論科技對生活的影響; TAO ART 《華麗愛火四射》以創作方法本身挑戰藝術圈對於「繪畫」的定義與侷限,而南美館的《時間眾像》以高齡為核心議題,引導觀眾用不同角度回望高齡者的眼中風景。
年節過後,空氣中像是響起了隱隱的鼓聲,咚咚作響。自 2022 年末盛大開展的「空山祭」,「月津港燈節」與 2023 年台灣燈會在台北「光源台北」,如同每年元宵節前後暗夜中的燈火總爭先恐後地亮起來;而透過田中央+七位藝術家聯展「超出建築」,思考建築的目的,以及徐瑞謙個展「一天儲存一公分」,衡量與創作的距離。
從閱讀體驗延伸的「如何書寫道」,以尋找舞台車為根源持續前行的「續行——沈昭良個展」,提供台灣具前瞻性及指標性的美術獎項「 2022 台北美術獎」,以飯店博覽會形式讓藝術愛好者更接近市場脈動的「 ONE ART Taipei 2023 」,開啟了精彩非凡的 2023 年。
延續《我吃了一個展覽》系列精神, The Seedin Lab 的第二波計畫以「海洋」為主軸,透過海洋主廚愛爾文的食育計畫、探討當代消費議題的藝術家洪郁雯的裝置《殘骸 Debris 》、用 10 年實地記錄臺灣土地、海岸聲音打造「 臺灣聲音地圖計畫 Taiwan Sound Map Project 」的吳燦政,以及深澤直人製作的台玻自有品牌 TG,共同創作出一道道結合「心」的菜餚,眾人眼睛所見、耳朵所聞、手中所觸、口中所含,皆蘊含為環境考量過後的溫柔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