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陽光濃稠如燙金,將眾人的思緒熨平在首都瓦萊塔的鋪石子路上,連車馬也凝滯的瞬間,髒奶油色的建築與午後融為一體,耀眼得難分難捨。馬爾他給人的色彩濃墨厚重,極致的藍與深奶油色的建築,勾勒出儘管離開也難以褪色的地中海印象,Grand Harbour 與 Valetta 鋪開如同中世紀巨幅畫卷的橫頁,不經意一瞥,便深陷其中。
在每一條道路盡頭皆通往大海的國度,這是地中海的心臟,馬爾他。
在這樣的下午 時間失去了重量
穿越義大利西西里島,在歐非兩洲銜接之處,地中海面上懸浮著的金黃色碉堡,便是馬爾他。帶有北非色彩的巴洛克式建築,酒店外棕櫚樹搖曳下的陰影,這座城市經歷了不同民族、宗教的洗禮,從西元前的腓尼基人,古羅馬帝國,到西元 870 年阿拉伯的入侵,共譜出阿拉伯和義大利文化交織的巨大畫布,馬爾他的身份認同多元且美麗,我在各個角落捕捉不同文化的掠影,回首方才察覺,種種異質與矛盾所指向的,是馬爾他的靈魂。

聖約翰騎士團與三姐妹城
硬幣上雋刻的聖十字標誌,象徵著聖約翰騎士團曾駐守此地,當首都瓦萊塔(Valetta) 杏黃色的落日即將沈入地中海,整座城市裹滿蜂蜜色的夕陽時分,騎士團的守護見證了馬爾他繁榮與戰火交織的歷史。
16 世紀,神聖羅馬皇帝查理五世將馬爾他授予騎士團作為領地,開啟了騎士團往後長達數個世紀的統治,而瓦萊塔對面的三姐妹城:維托里奧薩( Vittoriosa )、森格里亞( Senglea )和科斯皮庫亞( Cospicua ),便是騎士團初抵馬爾他時的落腳點。
沿著瓦萊塔共和國街( Republic Street )往南步行,瓦萊塔的空中花園—上巴拉卡花園( Upper Barrakka Gardens )躍然於 Grand Harbour 之上,帶有廊柱的花園建於 1661 年,臨登花園望向地中海,一次兩歐元的貢多拉落日飛船於瓦萊塔港擺盪,午後餘波的熠熠生輝,那些關於聖約翰騎士團、奧斯曼帝國的往事揚起連篇浮想,浮現在三姐妹城的上空。

彩虹旗飄揚的國度
薄荷街( Old Mint Street )的午後漫步,陽光灑進窄巷,發燙的石階與城牆,街上隨處可見彩虹旗幟飄揚。在終年溫暖開朗的地中海,一切都攤在陽光底下,馬爾他的包容友善不分你我,將所有族群擁入懷中, LGBTQ+ 權益驕傲地在藍天底下張揚。

騎士與水手之城
作為舉行至今最小的主辦國,始於 1992 年的 LGBTQ+ EuroPride 於 2023 年 9 月在馬爾他舉辦,這場涵蓋歐洲的驕傲月活動作為性別友善的重要指標,馬爾他因地理位置的影響與浸染,對於同性戀男性的開放風氣追朔至海軍與水手的長年駐紮,1949 年至1951年間,服役於馬爾他皇家海軍的菲利普親王也曾與妻子伊麗莎白二世,在瓦萊塔郊外的「 Villa Guardamangia 」度過一段私密且自由隨意的生活。
民族與政權的多樣複雜,反映在這個小國如今繁複多元的面貌,在陽光明媚的地中海上,馬爾他的開放、友善與美好,如同海洋中的蔚藍,深邃而美麗。

日子披上一層不敗的金色,交織著無盡的藍色
日常裝扮的瓦萊塔街頭,儘管不加綴飾,仍美得令人目眩神迷。在馬爾他的日子,時間被拉緩,鬆弛的日光與慢了半拍的發條,不管是民宿主人熱切的擁抱,她與她美麗且仔細打理的villa,亦或是老城間緩慢行駛的巴士,在此虛度的每一天,都如同盛夏未完的故事,目光所及之處,我望著人們縱身躍入熱烈的陽光與海水中。

夕陽在最後一刻被海風吹散,古城的浪漫洩漏在海平面交界處,而我想浸泡在這樣的無所事事,直至海水變馬爾他藍。
Author / Vanessa Lee
Editor / Asta Chang
Photo Credit / Vanessa 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