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Blockchain(區塊鏈)技術延伸而來的加密與上鍊應用,正好就是數位藝術久尋的出口!一時之間創作者摩拳擦掌、專案方蠢蠢欲動,許多傳統領域的藝術名家紛紛投入,彷彿掛上 NFT 發行,藝術市場就迎來新春天,但事情真有那麼美好?
2021年 Q4 NFT 市場噴發!問題來了:是否會泡沫化?
根據公信力單位 Hiscox Online Art Trade Report 指出,NFT 在2021前三季的銷售總額來到35億美金,於此同時數位藝術在2021上半年則成長到69億美金。看似欣欣向榮,不過若將早期紅利撇除,其銷售額在2021 年 9 月時已滑落69%,市場來自炒作的疑慮似乎有理有據。國際權威策略機構 Deloitte 則預估在2022年底前將有超過 500 萬粉絲投入運動產業 NFT,包含 NBA 在內的職業運動 IP 開始參與,其產值上看20億美金,NFT 將跨越藝術領域。
首重項目方可信度、社群行銷、認同感
以權威買賣平台 Open Sea 曾佔據總榜與藝術項目榜首的「 Phanta Bear 由 PHANTACi 和 Ezek 平台共同發行的「 Phanta Bear 」,開賣後從起始價0.26 ETH,飆漲到7.3 ETH,累計交易量超過25,830 ETH(約 8,000 萬美金)。比起圖像設計,其成功關鍵更多是在於項目方本身的知名度與可預期的發展性,這也點出了 NFT 專案要成功,比起感性的抒發創意,更著重於專案方身份?鑄造(購買)後能帶給持有者怎樣的感受與延伸效益?是否符合去中心化主張者的需要?
傳統藝術圈的 NFT 兩難
儘管線上藝術產值大幅增加,但截至目前,造就 NFT 持續火熱聲量,靠的是相當於數位頭像 PFP( Profile Picture )以及社群認同象徵的「 code-generated art 」,譬如如 CryptoPunks、Bored Apes Yacht Club ( BAYC )、Meebits 以及剛剛提過的 Phanta Bear(除了這些圖像,近來熱門還包括數位土地產權)。或者通過特殊議題而發酵,闡述立場與觀點,購買方甚至近似打賞支持的 Donation-like 專案;以傳統定義,為抒發創作理念、美學的「藝術品」,若非知名藝術家(比如村上隆)本身直接參與專案,其相對識別度較低。因此在 NFT 或所謂加密藝術上,Lavar Lab 這樣的原生單位更具備競爭力,讓許多藝術圈人士與單位需要更多時間理解參透。
區塊鏈的精神來自「去中心化」
要論述 NFT 就不能不提到區塊鏈,由 #中本聰(是真有其人還是一個機構依舊是謎)於2008提出的 Blockchain 技術,以密碼學串接與複製資料的技術。藉由將交易記錄寫入鍊上讓所有成員共同持有保存,取代由固定中央認證的模式。從而發展出加密貨幣以及 Decentralized Finance (去中心化金融),充滿反叛精神、主從易位的設計成為新世代的最愛。當傳統拍行、藝術單位,甚或是掌握中心化價值論述權的部門投入,致使 NFT 越發靠近傳統定義,甚至由相對傳統藝術藏家進場後,這些原生數位的消費者是否還會趨之若鶩?這也將決定 NFT 的未來。
擁有 NFT 能提供除了變現、追漲以外的價值,亦將引起社群的肯定。如 BAYC 的持有者,不僅擁有了昂貴的數位加密收藏,也等同獲得認可成為 BAYC 社群的一份子。在 #DAO 這類去中心化組織中進行各種實體與虛擬互動,NFT與社群等同型塑了「這個時代的扶輪社」,產生遠大於加密藝術(或加密物件)本身的價值;其他 NFT 也多所應用為身份表徵、參與權、兌換權甚至跨界互動的憑證,相較傳統藝術品,NFT 的可應用場景確實多出許多!
NFT是泡沫還是趨勢?在加密數位藝術風起雲湧之際,參與者的初衷是否能戰勝投機?也許才是 NFT 產業發展的關鍵!
Editor / Deion
Author / Deion
Photo Credit / Christie’s, Opensea, blockchain News, GQ, Sotheby’s, Artnet, Unit Lo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