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虛實的攝影師:Jack Davison

Jack Davison 作品畫面中強烈的明暗對照、銳利的細節、奇幻的散景,充滿顆粒感的顏色運用和質地,這些作品究竟是攝影,還是畫作?

會有如此似是而非的感受,因為 Jack Davison 對光影和色調的處理有獨到的見解。他也利用許多圖像變形、扭曲的後製手法,富有怪誕夢境的形象,讓人直覺地聯想到天才達利的畫作,獨特神秘風格令人好奇。

如同畫家的影像製作途徑

Jack Davison 的家犬取名「達利」,是以他小時候最喜歡的藝術家名字命名,由此不難想像達利的畫作如何定調他的攝影風格。在人像攝影採用多重曝光的手法,也讓人聯想到當代攝影大師 May Ray 的作品,富有一股前衛的氣息。再從他對色塊的選取,人像、城市景觀與靜物的精心構圖,可以發現是對街頭攝影大師 Elliott Erwitt、Saul Leiter 的致敬。不過說 Jack Davison「像」哪些藝術家,絕對不是一件壞事,集結了眾多藝術大師特色於一身的他,堆疊出的影像製作途徑如同畫家作畫,讓他在時尚圈引起騷動,曾為眾多出版品進行拍攝,包括《 The New York Times 》、《 LUNCHEON 》和《 British Vogue 》等。

鏡中折射的超現實主義

值得一提的是,Jack Davison 時常使用慢快門的技法,或者聚焦於破碎的玻璃、鏡子和水面等反射物體來打破或重塑人像的臉孔,成為他標誌性及辨識度極高的影像美學,例如他在《 What We’ve Learnt In Quarantine 》的作品即是如此展現。慢快門產生的殘影,讓一隻眼睛或半張嘴如煙繾綣或溶於散景,整體影像帶來強烈的超現實痕跡,為的是引導每個人透過他的鏡頭和獨特技法,挖掘日常生活中看不見的潛意識反映,察覺所見與所感相異的夢境氛圍。

遊歷美國 26 州的影像實驗

大學就讀英國文學的他,並未受過正規的攝影訓練,但從 15 歲開始便透過自學養成獨有的創作模式。畢業後,歷經 6 個月時間、走過美國的 26 個州,產出第一本攝影集《 Photographs 》,陳列了 Jack Davison 自 2007 年以來所做的影像實驗,也展現他對於通俗攝影( Vernacular Photography )的著迷,他認為通俗攝影像是找到一張舊時照片的心動,或是當跳蚤市場發生的一切成為影像時,一般人的視覺印象卻也擴展為攝影的另類美學。

詩畫般的苗族傳統紀錄

Jack Davison 曾在 2020 年受義大利時尚品牌 Marni 的邀請為中國東南苗族拍攝,並出版《 Song Flowers 》,書名也暗示以即興詩歌敘事的傳統,苗族日常生活的種種細節,例如工匠染成靛藍色的雙手,以至服裝和頭飾,都在他的眼底攪和神秘和深度,巧妙地將紀錄片、時尚和藝術攝影的風格融為一體。有趣的是,Jack Davison 曾在一次訪談提到,當人們稱他為藝術攝影、時尚攝影時,他倒想讓人們永遠對他的風格感到困惑。

無論如何,這些耐人尋味的攝影作品被賦予了新的觀看方式,說他為當代攝影提供了獨特視角,或許是當之無愧的。

Editor / Asta Chang

Author / Dorian Hsu

Photo Credit / jackdavison.co.uk, ny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