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赤『道』文化」的能量!專訪 AKA café 創辦人 Neo :「有靈魂的美學經得起一再驗證」

在一股「老宅新生」浪潮中,AKA café 居身郭烏隆私宅中,還原其巴洛克式內裝的昔日繁華,而非一昧的以現代審美框架歲月留下的痕跡。這棟帶著神秘感的宅邸,還有哪些前世今生的故事尚未被講述?

「 現在招牌擺放的位置,是原本張貼『倉庫出租』的地方。」創辦人 Neo 風度翩翩不咬文嚼字,話語中穿插流利的台語,充滿魅力又溫和的親切。說起 AKA 的前身,好似分享自己的前世今生一樣興奮。Neo 從事室內與建築相關工作 20 年,對於建物有著獨到又精準觀察,「當初一看到這棟建築,就知道這房子不單純。怎麼會有這樣的垮度?一般迪化街建築約 5 米左右,但這將近有 10 米!」 他發現這「不凡的倉庫」過去曾是大稻埕富商郭烏隆的宅邸,被層層鐵皮覆蓋下的是繁華不再的滄桑,獨自佇留在歲月裡被遺忘。

跟隨本業雷達的牽引,與「不單純的老宅邸」相遇

有別於慣用的「老屋翻新」架構思維,Neo 希望將新舊對比的落差極端化,以體現百年前與百年後的風貌區別,為空間本身純粹的調性,注入新巧思;就如 AKA 團隊當初決定將本廳的牆打掉,透過桌子的配置設計,將整體空間的層次加深,「老實說這裡空間不大,但透過層次營造,坐在這卻能感受到輕盈的空間感,讓人感到自在。」對美學的體會,心境是很大的動能,而心境與空間互相影響,AKA 特意讓每個位置都有一定的隱密性,讓來的人感到舒心,全然放鬆進而開啟全身感官,盡情享受這棟宅邸的百年幽美。

花道連結個人生命經驗,重構美感後發散至空間

「花道是一種反射,反映自我內化的過程。」11 年前開始接觸花道的 Neo 認為:花道不只是插花,而是表演藝術。AKA 的佈局設計也是如此道理,不需刻意營造某種氛圍,而是打造靈動的生態系,讓每個到來的人感到空間與自我產生連結,自行光合作用,親身體悟「原來美可以撼動人心」,重啟對藝術的全新認同。將過往自我對於美的體驗投射於花道之上,慢慢梳理對於美感的感受。推翻深厚的建築理論知識,顛覆理性之外透過花道找到另一種感受的管道,Neo 了解到經營空間也是如此,反問自己「空間同樣是一種反射,這空間能啟動什麼漣漪,發生什麼動人故事?」

 

回頭看幾年前,Neo 坦言,承接這房子時不知該如何下手,靈光一閃間偶然出現了念頭:「 若時間回到 100 年前,在此相遇郭烏隆先生,我會如何與他對話?」開啟腦內 VR 模式,Neo 開始模擬與烏隆先生的奇幻旅程,就像虛擬一位客戶,試著理解他、說服他。這種思考模式可能看起來太過於感性,但不容易出錯,若用現代設計者的角度切入,為了因應當代消費者的喜好、設立美學在未來所代表的意義等,反覆之間更是模糊不清,難以展現空間的原始樣貌。一番自我交流之下,虛擬烏隆先生功不可沒,而 Neo 的苦心也終於開花結果。

延伸赤道熱能,炙光照進 AKA Artland 亞典書店

典書店被藝文熱愛者譽為台北不可或缺的滋養沃土,Neo 在學生時期經常跑去典翻書,直到時代潮流逐漸吞沒。思索半年後,Neo 帶著「不能接受重要之物就這樣從生命中被抽掉」的決心,向房東提出承租典的想法,但有個條件:「我需要亞典的名字,因為這個名字對我來說很重要。」拿掉「藝術」兩字,為的是不刻意強調,而是透過細節展現,「AKA Artland 典書店」 就此浴火重生。

 

AKA Artland 比較像是一本雜誌,需要很多的可能性與變化,同時可以海納百川。談及選擇餐館酒吧的原因,Neo 形容,「書店就像是個能源庫,每本書都是原料,轉換書本至生活中,讓藝術生活被達成。像中央廚房一樣,一本一本把能源拉出來使用。」

「AKA」日文發音即是赤道的赤,團隊中多為斜槓青年,透過不同文化對美的共同追求,拓展超展開的刺激碰撞。不想複製誰的風格,而是在激盪下保持彈性,試著將這無法定義的美學延伸至不同領域與產業。就像 Neo 本業不是品牌操作,但因為 AKA 的關係,對品牌操作開始有了心得,顛覆以前所學的建築教育,在過程中不斷跟自我對話,雖然有點人格分裂,甚至會訐譙自己,但 Neo 很明白:美學可以無中生有,但若沒有能量與 DNA,會有點心虛,騙得了人但騙不了自己,「我需要這美學經得起自我的一再驗證。」

AKA 從 AKA café 擴展至 AKA Artland,向外延伸的同時核心價值不變,「我們都帶著傳承的意念去經營這兩個空間,AKA café 想保存的是老宅,而 AKA Artland 想保存名字,台北不能沒有典書店啊!」這是一種拋磚引玉的柔情,希望從中引起漣漪,期望有更多年輕團隊願意傳承一些對這世界、對他們自己都很重要的事物,這也是台灣文化很特別的地方。

當然,剛開始經營 AKA café 也會聽到市場性的質疑,像是「大稻埕不缺咖啡廳」這樣的聲音,但對 Neo 來說,大稻埕整個區域都是博物館,應該讓它發生更多不同故事,不只是想著「怎麼賺錢?」成為另一個常見的台灣夜市,永遠都是地瓜球跟烤香腸了。

AKA 乘載著歷史記憶,堅定的守候

說到印象最深的一次反饋,Neo 回憶到,老宅的第三代是一位 70 多歲的老先生,剛從美國回到大稻埕,Neo 收到消息後特地趕回來見他。起初 Neo 還用地板上的馬賽克磚確認這位老先生是不是真的第三代,直到身份確認無誤,兩人從安靜喝咖啡,到相談甚歡。Neo 邀請老先生到塌塌米間坐坐,不一會兒,老先生哭了。Neo 形容這是最強烈的震撼,回想做了這麼多年的設計案,眼前這一幕早已超越過去所有的服務範圍,有如終於有人接到 Neo 對於這間老宅所堅持的共鳴。

AKA 乘載著歷史記憶,堅定的守候

Neo 深愛著 AKA,每日的生活儀式竟是來到 AKA 享受著煙斗,「婚後的休閒娛樂不多,但現在所做的事情可以點綴生活,像在這辦音樂會、拍賣會,藉此點綴嚮往的生活,算是休閒也是熱情,」除了自家外,Neo 談起最愛的咖啡店 INODA COFFEE,滿是懷念。「京都的 INODA COFFEE,很傳統,老京都人總圍著吧台,叼根菸,喝杯老派的炭燒咖啡,攤開報紙靜靜看著,」內心深藏的老靈魂,讓他對這些場所的愛無法自拔;「之前也會去老 piano bar,客人都是年邁的老紳士,他們坐著一動也不動、不發一語,只點一首歌,聽到歌來了,倏地就高歌起來,隨後司機就把他接走了。」這種日常生活的單純與很執著很奇妙,「我無法抗拒這種堅持,」Neo 著迷於觀察人們固定的生活習慣,年少時於成都路咖啡廳打工,那位每日習慣喝曼巴咖啡的優雅女仕身影佇足腦海,讓他思考,也許生活不一定要多精彩豐富,有對日常固定頻率的堅持,就已足夠。

(午後的爵士音樂會於 AKA Artland )
(京都的 INODA COFFEE )

隨著都市更新的腳步越來越快,台北與老一輩口中的「台北」也早已不同,能夠提供一杯令人安心的黑咖啡、一首心馳神往的老爵士、一道勾起兒時回憶的牛排特餐,這樣的場所愈來愈少了。Neo 認為,作為直覺派設計者,將感受到的一切轉化後落地,落地不只生根,還要能夠影響他人。讓 AKA 的赤道美學持續發熱,望盼某一天從大稻埕蔓延至遠方,將開花結果的精神,種植在更多人心中。

Author / Phoenix 

Editor / Asta Chang

Photo Credit / Jason Zhou (Jason Studio), Eatery Japan

Special Thanks  / AKA café, AKA Art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