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asso 的藝術生涯因其生命中的變故與悸動,而能夠被大致分為幾個時期,如藍色時期、玫瑰時期、黑色時期等,而藝術家生涯早期的「藍色時期」以其中的陰鬱色彩與人道關懷的視角為人所知, 2017 年日本漫畫家山口飛翔更以此為漫畫作品《藍色時期》命名,描繪高中生準備考取東京藝術大學期間,面對創作、自我、同儕關係的心路歷程。
少年的早慧
1881 年, Picasso 誕生於西班牙的 Málaga 。他自小展現對於藝術的熱愛,並緣於家族對於藝術的熱愛,這種熱情並沒有被阻擋。 Picasso 的朋友,同時亦是第一位替他立傳的作家 Jamie Sabartés 寫道:「只有讓 Picasso 隨心所欲地畫畫,天下才可能太平——畫他父親留給他的柺杖頭,或一枝畫筆,或 José ( Picasso 的父親)打算用來當模特兒的鴿子。」
1897 年, Picasso 完成了《 Science and Charity 》,並因此贏得了該年國家美展的榮譽獎,此後,他的父親也替他租了一間工作室。也是在此時,他成了酒館「 Els 4 Gats 」的常客,這也是當時西班牙現代藝術的大本營,各路藝術家聚集於此,年輕的 Picasso 也因此吸收了各種來自歐洲的新潮流。此時的歐美藝術世界正處於百家爭鳴、名家輩出的盛況,而相對於其他更為人熟知的現代主義潮流,畢卡索在「 Els 4 Gats 」接觸更多的是新藝術運動及象徵主義的洗禮,而後者也成為往後一段時間畢卡索重要的創作養分。
將知己之死與藍色相連 / 藍色時期 Periodo Azu
1899年,十七歲的 Picasso 結識了同為畫家的 Carlos Casagemas ,兩人一拍即合,並在接下來的十八個月裡形影不離。他們在巴塞隆納共享一個工作室,並在隔年一同造訪巴黎,成為室友。然而, Carlos Casagemas 於 1901年遭逢感情上的難關,在極端的絕望之下,他把手槍指向他的愛人 Germaine Pichot ,隨後舉槍自盡。最終, Germaine Pichot 幸運地活了下來,而 Carlos Casagemas 則從此離去。好友的死帶給 Picasso 極大的衝擊,他曾經說道:「因為想到 Carlos Casagemas ,我才開始使用藍色。」諷刺的是,此前 Picasso 的繪畫天分雖已嶄露無遺,但他充其量只是名出色的學院派畫家,而 Carlos Casagemas 的死,居然成為了 Picasso 在藝術創作中創造性的事件。此後不久, Picasso 開啟了如今我們所知的「藍色時期」。
棺材中的絕望 / Casagemas in His Coffin
受到好友死亡的衝擊, Picasso 為 Carlos Casagemas 創作了一系列的作品,《 La mort de Casagemas 》則是其中之一。值得注意的是,此時畢卡索仍會在畫中使用各種顏色,而一般則認為, Van Gogh 的作品是 Picasso 在創作這幅畫作時的重要參照, Picasso 彷彿在 Van Gogh 的表現手法及命運中,看見好友的身影。然而, Picasso 正如賽巴泰斯形容:「選擇朋友正如同他選擇畫中的顏色一樣,每一個都在恰當的時間,同時帶有確切的目的」。同年, Picasso 創作了《 Casagemas in His Coffin 》,這張畫被視為是他開啟藍色時期的第一張畫作。
隱晦的藍色寓言 / La Vie
Picasso 此後陷入極端的抑鬱,並退出了社交生活,在此之前,他的展覽已經在巴黎取得了一定的成功,而當他突然將創作主題轉向已故的好友與社會底層,用一種憂鬱的藍色調表現他們以及 Picasso 本人的痛苦時,評論家和公眾卻對他這些作品敬而遠之,他也因此陷入財務的困境。
然而,或許是出於藝術家的執拗,也或許只是當時的 Picasso 根本無力以其他方式進行創作,在此後的幾年中, Picasso 持續以藍色當作作品的基調。在整個藍色時期, Picasso 創作了許多涉及哲學和人道主義的主題,並且時常用象徵的手法表現,《 La Vie 》則是其中的極致代表。
對於許多人來說,《 La Vie 》是標誌 Picasso 藍色時期的顛峰之作,它也是 Picasso 少數主動賦予作品名稱的畫作。這件作品的神祕色彩一直是眾人津津樂道的話題。最初,眾人理所當然地將畫中的人物連結到了已故的 Casagemas ,只是此時的畢卡索,嘗試用一種更為複雜的方式表現這個在這幾年間始終徘徊不去的幽靈。
然而,透過現代的 X 光技術,人們發現隱藏在這層顏料之下,原來是一張 Picasso 的自畫像,而這個極具戲劇張力的事實,也彷彿為青年 Picasso 做了最好的註解。他本想畫一幅自畫像,最終卻將其覆蓋,讓 Casagemas 代替他說話。在畫中,友人有了愛人、有了家庭、有了他無能擁有的人生。
Editor / Asta Chang
Author / Huang
Photo Credit / WikiArt, pablopicasso.org, artblart, arth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