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完全燃燒的火焰:Helmut Lang 的激情將透過 Peter Do 延續

Helmut Lang 作為 90 年代極簡主義的代表,並影響後世設計師:Raf Simons、Phoebe Philo 等人的創作精神,其中也包含 Kanye West 的 Yeezy 系列作品。而本季作為 Peter Do 接手 Helmut Lang 的首個季度,究竟會將品牌帶往哪個方向?

Helmut Lang:沈靜的吸睛

80 年代時尚圈的繁榮和消費主義讓時裝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巔峰;那麼 90 年代的時尚產業則創造了歷史性最「優雅」的寧靜。

 

Helmut Lang 可能是個陌生的名字,他卻曾無數次與同期的 Calvin Klein、Jil Sander 相提並論,並與 Rei Kawakubo、Yohji Yamamoto 高度連結。低飽和簡約、丹寧的舒適、回歸單純的結構並消弭性別的界線;他以純淨色調植入設計,並成為科技面料的先鋒,將乳膠、變色面料與塑料融入設計,揮灑沈靜的吸睛。

 

概念嚴謹,執行奢華

「我從未受到時尚啟發,我的靈感總來自它處」概念上嚴謹、執行上奢華一直是 Helmut Lang 的招牌,極簡主義的時代背景來自於生活,軍裝的運用、工作服的改良、飛行裝的變形。而非科班出身的 Lang 在生活找尋靈感,也因閱讀漁夫結相關書籍獲取靈感,打造以拉菲草、繩袋、漁網、水手褲等航海系列主題,並讓 Tim Blanks 評價其為最「頂級」的時裝作品系列。

 

病毒般的擴散

90 年代的革新與資訊變化的太快,對比現今可能更加先鋒。 Lang 除了是時裝設計師外,對於廣告與平面影像的露出也是當時佼佼者的開創家,1998 年指標性的「計程車廣告」成為首位登陸計程車招牌的設計師。

 

作為首個將男裝女裝混合展演的設計師、首個開啟網路發布的設計師、 首位非美籍 CFDA 男裝設計師獎得主,在倫敦時裝周還在紐約時裝周以前的時空背景,Lang 也是首位在 1999 年將紐約時裝周提早於第一個 Runway 季度的發起人,隨後 Calvin Klein 跟進,並開始了紐約時裝周為首個四大時裝周的世代。

 

頭也不回的告別

Helmut Lang 於千禧年初受 Prada 收購 51% 的股權,失去了對品牌營銷的部分掌控後,於 2004 年完整脫手品牌,並於隔年離開。經歷了多年虧損後, Prada 集團又輾轉出售給日本 Link Theory Holdings ,最後歸入 Fast Retailing 集團。 Helmut Lang 離去後的品牌並不出彩,與同集團的 Uniqlo 推出聯名系列嘗試喚起市場反應,卻不再有 Helmut Lang 當年前衛的光景。 2017 年,來自 Hood by Air 的 Shayne Oliver 使 Helmut Lang 品牌露出一線曙光,「 Re-Edition 」為名的系列推出,以致敬姿態回歸當時重點單品,如丹寧外套、飛行夾克,並也再度將年輕目光拉回。

 

而早在 2005 年 Helmut Lang 退出品牌前就已經開始以藝術家身份開始創作, 1996 年 Florence Biennale 上展出與 Jenny Holzer 共同創作系列、2007 年以個人身份在布魯克林 The Journal 畫廊亮相雕塑作品;並於次年在德國漢諾威舉辦了他的首次個展。在此之前, Lang 亦將多數過往作品捐贈於多國時尚權威美術館,正式告別時尚圈。

 

( 1996 年於 Florence Biennale 展出與 Jenny Holzer 共同創作的系列。)

創作轉瞬即逝

2010 年 Helmut Lang 於紐約的工作室慘遭祝融,燒毀大多數典藏系列, Lang 個人卻表示,「這場大火引發我對藝術的更多想法」。不久後,他將倖存的 6,000 至 8,000 件衣物以粉碎機銷毀,超過 25 年的作品、顏料和樹脂,結合呈柱狀的裝置藝術,完成名為「 Make it Hard 」系列作品。作品名稱影射了 Lang 一貫的性暗示內容,但更多是對於堆疊作品後的大成:「我不想成為我作品的守門員」,他如此自述。

 

Then? Who is Peter Do?

今年 5 月 11 日,Peter Do 宣布接任 Helmut Lang 創意總監,並以「鼓勵人們展現個人性格」為宗旨,傳承 Helmut Lang 大膽且激進的設計風格,而 Peter Do 究竟是誰?

 

通常,大多媒體報章皆以 Phoebe Philo 來形容 Peter Do 的低調風格,不常露臉的形象外與「 Quiet Luxury 」的營銷模式, Peter Do 彷彿是 Céline 教徒的不二選項(值得一提的是:據傳 Phoebe Philo 亦將在本月回歸)

 

當男女裝更加通用、剪裁更加簡單已經是標準, Peter Do 所建立的更是性感的服裝審美,過往經歷放置於同名品牌設計, Peter Do 展現男性服飾少見的品項,露出胸膛的開襟襯衫、厚底高跟的皮靴、絲網透膚的布面,結合柔美的剪裁與堆疊。當女裝思維融入男性品項,性別已不再是 Peter Do 的設計考量, Peter Do 也在多次專訪中提及,下一步是發展更全面的無性別品項。

 

2018 年創立品牌,在三年內達到銷售額破 600 萬美元的、80 間以上的線下店舖門檻,並在今年度即將推出 Banana Republic 的聯名系列。五個年齡相仿的團隊所組成的 Peter Do 品牌,搭乘著無性別的浪潮,在短時間內快速昇華到可以規模化的經濟狀態。

 

紐約時裝週偉大之處,在於沒有單一流派

甫創立品牌後不久, Peter Do 與其團隊於歐洲建立工作室,卻面臨了「不夠歐洲化」的評論;而返回紐約,亦得到「不夠紐約化」的矛盾。對 Peter do 而言,紐約時裝周反映其精髓,也正是這些不被定義的流派,讓人更期待他首個接手 Helmut Lang  的季度。

 

Helmut Lang 本季亮點:將無限自由化為跑道

而當 Nicole Kidman 為了 Chanel No.5 在大街上奔跑來形容香水的優柔調性的奪目年代, Helmut Lang 則攜手新概念畫家 Jenny Holzer 以斗大標題完成首個香水廣告,以「 I smell you on my skin  」、「 I breathe you breathe 」橫掃報章插頁,喚起人們對於香味的最初渴望。今年紐約時裝周秀場, Peter 亦將其「復刻」至服裝設計與廣告之中。

 

本季度也與越南詩人 Ocean Vuong 合作將英文、越南文交叉的散文顯現於跑道上,其文章主旨為汽車,並以「自由」來描繪其服裝設計概念的無界運用空間,透過服裝來打造無限的搭配。

 

來回穿梭的模特身著西裝、襯衫、連衣裙、皮革和丹寧套裝,展現 Peter Do 對於無性別設計的精湛;同時融入了 Helmut Lang 大膽的風格,將「 Your car was my first room, Our clothes on the floor like stepped-on flowers. 」直觀地寫在白色服裝之中、象徵束縛的繫帶纏繞與正式西服上,展現了 Helmut Lang 對於性的態度,將過往激進的單品呈現的更加柔和,使其自然融入生活。

 

Peter Do 也在本季度表示, Helmut Lang 將展開與更多族群的對話,無需高價, Helmut Lang 也能提供經久不衰的質感。「那些在縫紉機前彎腰的青春歲月並沒有白費」時尚權威媒體 Bof 是如此評價。

 

Editor / Asta Chang

Author / Jonathan Tseng

Photo Credit / bof, DAZED, GQ, hypebeast, WWD, Wallpaper, WS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