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端午節也能吃粽子!異國飲食中的「粽子」

近端午時節關於「南北粽之爭」總是眾人津津樂道的話題,每個人對於「粽子」的偏好已經近乎信仰程度,不容挑戰。事實上,光是台灣南北部依照包餡不同就有南北粽分別,沾著糖漿、蜂蜜一起吃的鹼粽、以糯米包覆紅豆沙餡的湖州豆沙粽、甜粽鹹粽各有一派擁護者。隨著時代演變,現代人的飲食習慣與過往有所不同,製成粽子形狀的甜品、冰品也是人們面對五月潮濕悶熱的消暑聖品。

台灣的端午節為農曆5月5日,每年日期不盡相同,大抵落在6月初。而粽子是端午時節家家戶戶餐桌上會出現的定番食物,隨著口味習慣不同,各家的粽子從米的種類、炒料的調味、粽葉的選擇等細節中,組合成異鄉遊子最懷念的、絕無僅有的家鄉味。

日本:男孩節的柏餅與長錐形粽

日本的5月5日除了是端午節外更是男孩節,習俗中有男孩的家庭會掛上鯉魚旗祈福,關東地區人們會吃名為「柏餅」的和菓子、關西地區人們則會吃粽子。「柏餅」( かしわもち,Kashiwa-mochi )其實就是有著紅豆粒、豆沙、味噌餡的麻糬,加上槲櫟葉對折包覆在外。而由於槲櫟葉在新芽生出前,老葉不會掉落,在日本被稱為「柏」,象徵子孫繁榮、興盛。而粽子( ちまき,Chimaki )形狀與台灣常見的三角有所不同,宛如羊角般是長錐形,依內容物不同分為水仙粽與羊羹粽。

泰國:潑水節期間的芭蕉粽

泰國每年4月的潑水節,又稱為宋干節( Songkran Festival,วันสงกรานต์ ),在佛教中有浴佛、祈雨的意涵,受世界各地觀光客喜好,及對當地人來說為具有特殊意義的節慶。泰國也具有於潑水節,或7 – 9月雨季期間吃芭蕉粽的習俗,泰國粽子外裹芭蕉葉,以煮過椰漿的糯米與黑豆包覆芭蕉或芋泥餡,或蒸或烤,帶著豐厚椰香,口感綿密。

菲律賓:專屬聖誕節早晨的甜粽

菲律賓的聖誕氛圍從9月一路蔓延至隔年1月,號稱是世界是最喜歡過聖誕節的國家,由於國內八成國民為天主教徒,對於聖誕節的著重更是不在話下。菲律賓人會在聖誕節當天早上吃米製糕點,象徵一整年的豐盈。如「 Bibingka 」,由米漿與椰漿糊混合,以香蕉葉包裹烘烤而成,頂端添加起司絲與椰絲調味的小點;形似長條形的粽子「 Suman 」,將生糯米加入椰奶和鹽後,裝進棕櫚葉、蕉葉或是竹葉捲成的圓筒裡,封口後水煮。吃「 Suman 」時根據個人喜好搭配紫薯、沾糖、椰子醬或巧克力醬,是菲律賓人過耶誕節時必備的應景食物,帶著椰香、黏牙口感如年糕於台灣過年的團圓含義,將全家人緊緊相黏。

墨西哥:以玉米粽為由的團聚

墨西哥人的傳統玉米粽 Tamale 使用玉米殼或香蕉葉,內餡包括肉、中南美特產的辣椒、青檸還有玉米麵團 masa ,製作與吃「 Tamale 」的活動稱為「 Tamalada 」,是墨西哥家庭團聚的重要場合。製作 Tamale 不難,不過因備料過程繁複需要分工合作,以製作玉米粽為由為大家庭提供相聚的機會。

秘魯:來自亞馬遜的禮物

來自秘魯叢林的傳統粽子「 Juane 」以雞肉、橄欖、水煮蛋、米組成,並用薑黃、小茴香、孜然調味,被包裹在看起來像香蕉葉的蠟質葉子「 bijao 」中並煮熟。在傳統餐館、市場、小販都能看見其蹤跡,秘魯人在6月24日(聖施洗約翰節,San Juan Day )時吃粽子,「 Juane 」其名也是來自於此,而象徵愛、豐收、生育的「印加太陽節」也在節慶活動期間。外型宛如禮物般,拆開後香味四溢,它的美味也是宗教活動中的一份大禮。

家家戶戶飄散的粽葉香、拌炒餡料的米香、肉香,印象中端午佳節期間限定的氣味,事實上無時無刻不縈繞在我們周圍。傳統民間信仰中對於諧音近乎迷信的偏執,如為考生向文昌帝君祈求高分上榜時供桌上不乏出現象徵好彩頭的「菜頭(蘿蔔)」、象徵聰明的「青蔥」、諧音「包高中」的「包子、蛋糕、粽子」。無論是於豐富的鹹甜包餡,或是命名諧音上,台灣與各國文化中的「粽子」,總是帶著節慶、豐盈、與家人團聚的意味。

Editor/Asta Chang

Author/Asta Chang

Photo Credit/chigusaya.jp, daichi-m.co.jp, entabe.jp, Ang Sarap, Lemons+Anchovies, Lutong Bahay Recipe, Sweet Simple Vegan, Eat Peru, Private Vacations, Edible Michiana-Edible Communities, San Marcos Daily Record, Texas Monthly, Williams Sonoma Taste

這是宣傳 Ban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