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倫敦地鐵稱作 Underground,不妨就把它想成是座地下城。埋藏地底歷史百餘年的巨大水管,曾助婦幼躲避戰時空襲,如今(如果沒罷工的話)則日日運送觀光客、穿彩色長襪的上班族東奔西跑。世上第一座地下鐵系統,能運轉至今固然牢靠,多數線路卻仍沒網路、沒訊號、沒空調。
《Wired》雜誌在 “Why does the London Underground still not have Wi-Fi in tunnels” 一文裡舉出了在曲折、狹窄的倫敦地鐵隧道內鋪設網路線的困難。2020 年起,英國政府開始在市中心路線鋪設 4G 網路,較新建成的 Victoria Line 如今已能無礙通訊。然而與世界暫時失聯的地鐵時光,仍是每個倫敦客的必經修煉。讓我們暫時從手機抬起頭來,窺看英國人的地鐵時光。
Quiz on the tube:地鐵上的即興劇
白天在地鐵沒網路,可以做什麼?有一半人翻看 email、空刷無法更新的社群頁面,無聊了就盯著指甲思考人生。另一半人則有書本陪伴通勤時光。近十年前馳名的 Instagram 帳號 “Hot Dudes Reading”(@hotdudesreading)上,地鐵充斥質感文青男的景象,如今在倫敦地鐵仍能見得。特別是在車廂狹窄的 Piccadilly Line 上,車上乘客挨肩排座,一上車就從各自的風衣口袋、公事包、Tesco 塑膠購物袋裡掏出五顏六色的精裝小說,有時閱讀人口還會默契十足地自成一區,組成行動閱覽室。
我曾見證在陰雨天的地鐵上,兩位素不相識的女子因「撞書」而聊了起來(事後追查,那是去年攻佔連鎖書店櫥窗的小說《Hello Beautiful》);也曾見過邊讀驚悚小說邊打毛線的老奶奶、不苟言笑讀《My Policeman》的西裝男子。即便不交談,風格迥異的城市讀者也能比肩同行,共享閱讀的魔幻時刻。
不看書,也有其他萍水相逢的浪漫:倫敦地鐵每日發行的免費報 Evening Standard,也是地鐵乘客的共享遊具。第 14 頁 “Puzzles & Games” 版常設數獨、填字、解碼遊戲。甚至為熱愛小測驗(Quiz)的英國人們備有每日一題 “THE TUBE QUIZ”,介紹各站冷知識,答案還能拼成一條臨時下車路線。
Evening Standard 樂趣何其多,使得地鐵車廂上經常見得翻至遊戲單元的報紙,旁邊或許還附枝鉛筆,讓過客接力作答。像是演出一場即興劇,前一人走出車廂時丟下,下一人就座後便隨手拾起,一捲報紙跨越城市心臟,陪伴多少人通勤路。馬克・歐杰在《巴黎地鐵上的人類學家》裡提及了地鐵作為「交匯站」的功能,來往的人流也伴隨著資訊與文化的互動。那麼你能想像,得要多少站的距離、經多少人之手,乘客們才能攜手在地鐵上拼出一個單字嗎?





Night Tube:移動的深夜派對
晚上充斥派對動物的地鐵,又是另一番風情。要淺嚐倫敦 Night Tube 的古怪,可以翻看 Instagram 帳號 “People on the Underground” (@peopleontheunderground)上的醉漢與裸男,想像逢球賽、夏日音樂節、週五夜的地鐵有多瘋狂。


地鐵可以是年輕人們的遊樂場:其中一個英國男子們在地鐵上的常見遊戲,便是反覆地脫下朋友的一支鞋、扔到下節車廂,一群人吵吵鬧鬧地從車廂頭走到尾,為你親自演示幼稚胡鬧的 Lad Culture。有些地鐵路線更是與曖昧對象耳鬢廝磨的好角落:如果在西北邊的夜店區 Camden 跑完趴,與對方一同跳上鐵軌摩擦聲出了名刺耳的 Northen Line,便能酒意醺醺咬耳朵,趁亂互相拍拖。直到有人先到站,便不交換聯絡資訊、不相約再見面地說:Well, this is me. See you later.
倫敦地鐵的浪漫,沒有實況轉播與限時動態,離線點播一首 Alfa Mist〈Mind The Gap〉,開始你的通勤冥想。
Author / 許瞳 Hitomi Xu
Editor / Asta Chang
Photo Credit / 許瞳 Hitomi Xu, @hotdudesreading, @peopleontheundergr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