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隱形斗篷的建築,鏡面空間與建築

阿根廷作家 Jorge Luis Borges 以其魔幻寫實的文風而聞名世界,在其著名的短篇小說選《虛構集》當中,曾寫下這樣的文字:「鏡子與為父是可憎的,因它們使宇宙倍增和擴散。」

從古代藉採集黑曜石岩片映照身形、文藝復興時期威尼斯共和國發明並壟斷的鏡面製造工藝,一直到法王路易十四在凡爾賽宮建造覆蓋超過三百面鏡子的「鏡廳」。將物質表層加工打磨成完美平面的過程,蘊含著文明的進展、商業致富的秘訣與王權的象徵,千百年來,人類對於鏡面的追求與思索逐漸跨越了物質與抽象的界線,近一步成為構成空間的重要元素。

反重力的漂浮空間

「它是一片懸浮的鋁,像煙霧一樣在樹木間飄蕩。」位於倫敦肯辛頓花園蛇形湖畔的美術館,每年都會邀請建築師在草地上建立起臨時性的夏季展庭,2009年的方案是由日本建築師妹島和世與西沢立衛所組成的 SANAA 建築事務所建構,以精緻的細金屬柱支撐起的流線型鋁板,在天與地之間舉起一面向四面八方流淌的鏡子,既反射了地面上的草地、樹木與遊人,也無時無刻隨著陽光、雲朵的變化而流轉。這座展庭界定出可以一覽無遺欣賞公園景色的無邊界空間,又透過鏡面的材質無縫隱身於自然環境之中。

SANAA 在其1991年的作品「再春館製藥女子寮」當中,便已經用上了鏡面作為推展空間可能性的元素,巨大的機能柱體基部覆以大面的鏡片,既解放了量體的沈重感,也分割、再造了整體空間的視覺體驗。

建築鏡射隱身術

2013年,SANAA 進一步完成了法國羅浮宮朗斯分館的建造,五座如扁舟般首尾相連的建築量體構成了新時代的藝術空間。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延伸長度達350公尺、以陽極氧化鋁板拼接而成的建築立面,設計中特別運用了金屬面材具有些微鏡射的特性,並不是直接反射風景,而是將博物館周圍的礦坑地景宛如水彩畫中暈染的筆觸一般巧妙地投射在立面上,順著立面微微的弧線開展,塑造出夢幻的銀色空間。除了外觀上具整體感的物質效果,博物館內部也使用了鋁板作為展廳的牆面材料,各地的文物匯聚於此,在空間中映照出模糊的倒影,恰如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建築與環境的對話

在沙烏地阿拉伯西北部的沙漠,來自米蘭的 Giò Forma 工作室在兩個月內建立起獲得金氏世界紀錄認證「全世界最大的單體鏡面建築」—瑪拉雅音樂廳(「 Maraya 」在阿拉伯文中便是意指「鏡面」、「反射」)。這座閃爍於沙岩間的巨大量體長、寬皆有100公尺,高度26米,使用近3000片鏡面玻璃完全包覆了建築本體,為了對抗沙漠中極端的氣候環境,這些玻璃皆採用了鋼化處理,使它們具備抗腐蝕的能力,長期維持平整、清晰的成像。從遠處眺望,日光宛如光點一般跳躍於建築物的表面與周圍的環境之間,創造出仿若海市蜃樓的超現實影像,更像是沙漠中幻化成型的異界空間。

森林裡的鏡之方體

除了 SANAA ,許多建築事務所也積極探索鏡面對建築視覺體驗的影響力。2010年,來自瑞典斯德哥爾摩的建築事務所 Tham & Videgård 在靠近北極圈的 Harads 小鎮近郊森林中,搭建起4公尺見方的「樹旅館」—鏡面樹屋。明晰而閃耀的鋁製輕量框架透過鋼索和固定結構直接懸掛在樹幹上,建築師以「庇護所」的角度來設計這顆輕巧的方塊建築,將整座建築全覆以鏡面玻璃來反射周圍的林木與天空,從而隱身樹梢,成為體驗自然、觀察自然的前哨站。為了避免林中的鳥類撞上這座隱身於樹梢的建築物,立面的玻璃特別壓製了透明、僅鳥類可見的紫外線塗層,當黃昏降臨時,室內點起的燈光從窗戶的位置隱約透出,成為森林中虛實難辨、獨樹一格的度假樹屋。

E_Depot Boijmans Van Beuningen_3_mvrdv.nl

城市之鏡

近期在臺灣以參與「河樂廣場」、「新化果菜市場」建築設計打開知名度的荷蘭建築團隊 MVRDV ,其於鹿特丹的作品「范博寧恩美術館典藏庫」於2021年開幕,試圖將原本隱身於博物館幕後的藏品儲藏、修復空間帶到世人眼前。典藏庫特別設計的碗狀鏡面外觀,除了最大程度地降低建築物佔據開放空間的面積,更使其如同凸面鏡般完整映照出360度的鹿特丹全景圖—如同芝加哥千禧公園中的廣受喜愛的公共藝術作品「雲門」,周圍的高樓、人群與城市動態,全都化為建築物瞬息萬變的立面。除此之外,搭配投射於地面、由瑞士藝術家 Pipilotti Rist 所設計的動態影像作品,典藏庫於夜間瞬間轉變成巨大的鏡像畫布,成為城市中閃耀的視覺載體。

從文學、藝術到建築,鏡面的意向被廣泛且實驗性地使用、重組與解構,其對於人們利用視覺感官理解空間的過程中產生的誤讀與錯置更是令人玩味。但或許最直接、也最吸引觀看者的一點在於我們凝視鏡面所認知到的自己:不只是表情、軀體的輪廓,還有周身的環境百態。透過緊密成形的材料分子反射光線而回望世界,建築空間的物質性也彷彿在這一刻得到了昇華,正如同 Borges 曾寫道:「兩面相對的鏡子便可以創造迷宮。」鏡面所激起的空間可能性,註定會與建築持續上演永恆的對話。

Editor / Asta

Author / F. C.

Photo Credit / Sales, toe, Yin Yin, Genius, Pinterest, Buscaletras.com, Cifra Club, Napster, Stereogum, Bumann & Sohn, DATmag, Lust4live.fr, Radio 3FACH, Soun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