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 Koolhaas 的建築狂想曲

自2012年動工,歷時10年打造的臺北表演藝術中心(Taipei Performing Arts Center)終於將在今年3月打開大門,啟動試營運。這棟聳立於劍潭捷運站旁、由巨大銀色球體和曲面玻璃帷幕懸浮而起的城市新地標,是由2000年普立茲克獎得主、荷蘭建築師 Rem Koolhaas 與其合夥成立的大都會建築事務所( OMA )所設計,其宛如星艦般的獨特外型自競圖結果公告以來便屢屢引起國內外建築圈的熱烈討論,更獲選為時代雜誌2021年度全球最佳百大景點。

許多人對於其獨特的外型感到困惑與好奇,然而若是回顧 Rem Koolhaas 過去在建築、時尚與劇場之間跨界設計的從容切換,便不難理解隱藏在巨大幾何量體背後,試圖翻轉社會、文化常規的空間狂想。

城市觀察:穿越時空的幽靈寫手

1978年,Rem Koolhaas出版了日後被譽為建築經典的《狂譫紐約》(Delirious New York),在書中,他自許為曼哈頓的代筆人,將半島上的大都會稱為「20世紀的羅賽塔石碑」,觀察並書寫紐約的空間歷史—尤其著重於其概念性的現代都市景觀。得益於其早年擔任記者和撰寫電影劇本的經歷,Rem Koolhaas著迷於城市當中用於創造新世界的展演空間與劇場,例如康尼島遊樂園裡燈火通明的尖塔群、環球塔(Globe Tower)提案中懸浮於中城區的巨大球體、以及無線電城音樂廳(Radio City Music Hall)橫跨街區、由多座表演廳整合而成的劇場奇觀等。

與時尚邂逅:來自 Miuccia Prada 的跨界邀請

到了90年代末期,Prada 執行長 Miuccia Prada 和著名策展人 Germano Celant 找上了OMA,希望可以借重 Rem Koolhaas 對於城市商業的研究,來改造他們口中日漸「無聊」的 Prada 商店。2001年,Epicenter New York 於百老匯盛大開幕,斑馬木構成的巨大波浪地板串連起地下室與地面層,階梯狀的平台除了可用作商品展示,更可以和懸掛於天花板上的機械金屬籠、特殊設計的翻轉舞台串聯成劇場的一部分,營造出極具活力的展演空間。後續包含洛杉磯、舊金山等地由 OMA 參與設計規劃的多間概念店,皆巧妙利用櫥窗、牆板等空間元素打造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消費體驗,進而形塑了 Prada 獨特的品牌氛圍。

翻轉!時尚空間的無限可能

2009年4月,Prada Transformer 出現在首爾市中心,為了對應時尚展示、影像放映、藝術活動與文化展覽等多功能,Rem Koolhaas 與 OMA 使用覆以白色膜材料的金屬框架創造了一個極具野心的奇異四面體:六角形、十字、長方形和圓形等四個面可以借助吊車轉換方向,以對應不同機能的需求。這個簡單卻又豐富的小量體完美揉合了當代時尚文化的符號、多元性以及跨界的驚奇效果,成為對於傳統建築定義的一種挑釁,其潔白、純粹卻又難以被定義的外觀包裹著瞬息萬變的時尚浪潮,恰如其分卻又充滿巧思。

不只是背景:伸展台上的空間再造

除了實體店與臨時劇場,Rem Koolhaas 與 Prada 更在秀場上展開全面合作。包含 Prada 每年例行舉辦的四場大秀,以及 Miu Miu 的兩場秀,其總是能以獨特的視角演繹時尚與空間的對話。在米蘭舉辦的2012年的春夏男裝秀場上,OMA 即挑戰了時尚圈長久以來「第一排」的權力結構,將整個秀場的座位平均配置在空間中,搭配上體育場館般的全場燈光以及妥善規劃、穿梭於座位之間的模特動線,在顛覆傳統的同時也令參與者成為秀場的一部分,重新詮釋了伸展台上「看」與「被看」的微妙關係。除了政治性的宣言,在視覺、空間領域上,OMA 也試圖創造獨特的感官印象,例如2021年 Prada 男裝秋冬大秀上,便以「時間的流逝」作為概念,分別以毛皮、大理石和織品等軟硬對比極大的材質建構出形態各異的空間,搭配豔麗、高對比的顏色和顏料般的質地,在因疫情影響只能以直播呈現的狀態下,讓螢幕前的觀眾依然可以強烈感受到材質的觸感,體驗一場超現實的感官盛宴。

城市劇場的自我實驗

在 Rem Koolhaas 與 OMA 團隊提出的競圖設計當中,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是由三座形態各異的劇場所組成。每座劇場皆可獨立運作,也可以打開空間相互組合,其中於外觀上最為吸睛的800席球形劇場可以打開後方的隔音牆與1,500席的大劇場合併,成為具有70米大舞台的巨型表演空間,宛如紐約無線電城音樂廳的原始提案,在臺北的街區當中延伸開展;由地面直拔而上的垂直動線,也邀請市民從城市客廳般的廣場拾級而上,穿梭後台,體驗有別於舞台演出視覺效果的機械空間。

Rem Koolhaas 從曼哈頓向上發展的高密度機能錯置當中汲取靈感,誠實地以空間本身的機能作為形式語彙,將觀眾的視線引導到除了活動以外的空間細節,並在城市中建立奇觀性的宣言—小至時尚秀場的伸展臺、充滿能量的街頭臨時空間,大到懸浮於街頭上空的實驗劇場,Rem Koolhaas 與 OMA 團隊不斷揭露隱藏在當代建築多變形式之下的本質:解構、重組多重機能、同時創造嶄新感官體驗的空間。

Editor / Asta

Author / F. C.

Photo Credit / Anothermag, OMA, Prada, Arch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