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泉文化在日本盛行 400 餘年,但在溫泉現蹤的 1000 多年前野生動物早已本能地發現溫熱、帶有豐沛礦物質的泉水中帶有特定療效,在結束整天的活動後將身體浸入泉水中,有著洗去疲憊與舒緩肌肉的奇效。在過去那尚未能科學解釋的年代,人們將溫泉稱之為「神泉」,世間得此一方泉水當之神賜恩典,泡湯、溫泉等文化就此融入日本歷史、宗教、藝術。
洗去塵俗的極致
《溫室經》以「湯浴可積功德。可除七病,得七福」在 8 世紀中葉推開了日本洗裕文化的門,日本民族從《溫室經》悟出了對浸浴文化的深信不疑,在洗去塵世汙穢時亦可是修行的一種體現。而藏有許多溫泉水脈的地理特性讓江戶時代便生出了「溫泉療法」,利用泉水中蘊含的礦物質與溫熱水溫來增進身體修復與代謝,泡澡文化與溫泉至此成為日本文化中無法割捨的一部分。
從溫泉到錢湯
日本最常見的「錢湯」又可稱作湯屋或澡堂,簡而言之皆是「提供付費泡澡的公共澡堂」,提供民眾前往日常洗浴、泡澡放鬆。而現今因應時代「超級錢湯」因應而生,大多提供了一般錢湯所沒有的三溫暖、按摩、飲食休息區等等,相較於錢湯規模也大幅提升,將澡堂體驗感受最大化。
而日本澡堂在悠久歷史中衍生出了獨樹一格的禮節:
1. 入浴池前務必先徹底沖洗身體,以維持浴池中的水質不過度汙染
2. 入浴時務必拿下所有飾品,毛巾與頭髮不碰到水
3. 不大聲喧嘩
4. 切勿在洗澡區(洗い場)佔位
5. 進入更衣間前身體必須完全擦乾
6. 共用物品務必歸位
7. 在日本文化中有著刺青的大多為黑道大哥,務必先行與業者確認是否需要遮擋刺青。
看似繁瑣的禮節,卻也正是維護澡堂文化的適中力度。
成為社區的中心
在溫泉流行之初,多是財力雄厚的大寺廟以佈道為目的在在寺院內修建「湯屋」,供平民與窮人免費入浴,久而久之隨著江戶時代的來臨錢湯在那家居浴室尚未普及的年代成了維持公共衛生與供人們放鬆盥洗的社區中心,也是各大政商藉以交流的重要場所。而隨著時代演進,錢湯未必是真正源於富含礦物質的溫泉,多是以柴火加熱的洗澡水而已,錢湯的真正精隨早已不在那有奇效的礦物泉,而是社區錢湯那不分貴賤的交流情誼。
喝一口冰牛奶的爽快
使用者眾多的錢湯,讓錢湯成了引領科技潮流率先購入新型電器的重要據點。在昭和初中期電冰箱漸漸出現於錢湯中,而乳製品廠商看準此一商機開始將牛奶寄賣於此,沿襲至今,泡澡後大口飲用冰涼的鮮奶成了不成文的文化傳統。
為湯屋文化保溫
歷經了將近一世紀,人們也開始更有意識的守護湯屋的建築及文化,如開業於昭和 8 年的東京都高原寺「小杉湯」, 於 2021 年正式登錄為日本有形文化遺產。
為錢湯而生的服務業「湯女」
值得玩味的是,最初的錢湯普遍為男女共浴,而隨著錢湯在日常中佔有的份量逐漸加重,「湯女」的職業因應而生,湯女的本意為不分服務對象性別的為其提供錢湯內的洗澡、搓背、梳頭、泡茶、飲食等等。然而在錢湯林立的競爭壓力下,部分錢湯業者於特定時段會提早結束營業,讓湯女退下制服為客人提供特別服務,日本的風俗文化也就此誕生,也有了吉原遊廓等等為後世所知的綺麗場所。
富士山腳下的喘息 / 竄起的錢堂壁畫
錢湯壁上油漆畫的初衷始於 1912 年東京機械湯,抱著「希望孩子們也能夠開心」的想法,錢湯牆面出現了一幅幅繪畫。而當時負責繪製的川越廣四郎將象徵故鄉的富士山以風景畫的形式呈現,線條流暢的延伸彷彿浴池中的人們是在富士山的山腳原野下享受湯浴,後延伸為希望前來泡澡的人能藉此神遊他處風情,好好放鬆之意。
而本就信仰山嶽的日本文化將富士山更是當作崇拜與吉祥的象徵,機械湯的壁畫讓該錢湯聲名大噪,讓其他錢湯也紛紛效仿,而沒有固定主題的錢湯油漆畫也成了每個地區表達地方特色的方式。在當時錢湯壁畫更曾被商家當作廣告看板,用於商業推廣之用。
比起因為錢湯水蒸氣容易剝落而需要持續重新繪製的油漆畫不同,關西地區也可以看見將畫先行繪於磁磚再黏貼於壁的「磁磚畫」。
泡湯不管之於日本、台灣、抑或是何種民族,在文獻足跡裡皆不難發現溫泉與泡湯文化,除了是洗去疲憊與身心靈充電的方式。回溯錢湯的源起,一方澡堂更是紀錄了鄰里間的脈動與文化日常。澡堂是神靈也會駐足的神聖場合,蓄水、泡湯、洩水,彷彿為身體與心靈進行了一次新陳代謝。
Editor / Asta Chang
Author / Sasha Yi
Photo Credit / CommonWealth Magazin, fromjapan, today.line.me, pinterest.jp, gvm, letsgojp, hapila, Studio Ghibli, 1omablog, Timeout, arch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