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複彈奏的單音也能作為一首 Intro ? The xx〈 Intro 〉讓 2 分鐘的循環成經典

「 Intro 」在一張專輯扮演的角色如同擺渡人,將聽眾的雙耳從日常煩躁過渡到樂音豐饒的彼岸,通常並不會被定義為專輯的主角。英國另類搖滾樂團 The xx 的〈 Intro 〉以短短 2 分鐘,將充沛能量隱藏於樂團擅長的極簡風格之下,抽絲剝繭的聽覺體驗讓全世界為之瘋狂,一舉成為該團經典代表作,也堪稱史上最知名「 Intro 」。光鮮亮麗的流行音樂圈中, The xx 壓抑、低調的獨特風格著實為異端,也因此成功在音樂史上留下一筆強而有力的墨跡。

超齡的才華

2005 年, The xx 創立時成員不過 15、16 歲,主唱 Romy Madley Croft 和 Oliver Sim 、 Jamie xx 、鍵盤手 Baria Qureshi 四人當時正就讀 Elliott School 。四年後, The xx 以第一張專輯《 xx 》橫空出世,一舉奪得隔年的水星音樂獎。發行首張專輯便摘下歐洲指標性大獎, The xx 也因此被英國雜誌《 New Musical Express 》評選為 The Future 50 List 第六名。

儘管多數媒體將 The xx 定義為「搖滾」樂團,但順著時序聆聽其專輯, Post Punk、Art Rock、Trip Hop、Downtempo 等元素交雜其中,後期風格上更偏向於電子舞曲。 Bass 手 Oliver 也曾表示:「現在的音樂潮流沒有特定某種明確的趨勢,有太多類型出現了。」

( The xx 原始編制為 4 人,由左至右分別為鍵盤手 Baria Qureshi 、貝斯手 Oliver Sim 、吉他手 Romy Madley Croft 、編曲/製作 Jamie xx 。)

時勢造英雄

面對 2008 年金融海嘯這種全球災情,流行音樂圈中以立志、希望為題的作品層出不窮。然而樂觀的背後總有些負面情緒被雪藏, The xx 的出現讓失意的中產階級們暫且逃離現實,在他們小小的音樂世界中與音樂共鳴,而〈 Intro 〉就成了諾亞方舟。

 

來自宇宙的單音

以空間系吉他重複地彈奏單音,作為專輯的開場白,〈 Intro 〉從遙遠中時空悄然出現,先以反拍營造出信步徐行的姿態,而後轉為八分音符乘著大鼓與管風琴的轟鳴提升了張力,但依然優雅。 Bass 一次次不衰的長音讓〈 Intro 〉的情緒得以保持冷靜地漂浮,選用類似低音號的音色更使得漂浮感多了一份柔軟。僅四種樂器構築成了〈 Intro 〉樸實卻和諧的主幹,玩轉聲部間的互動塑造動態感,再現了宇宙的空間畫面,漆黑、沈靜、遼闊卻也抑鬱。〈 Intro 〉展現了 The xx 超齡的音樂眼光,這種隱晦的矛盾也成了 The xx 特有的風味。

 

隱藏於極簡下的激流 / Epic Minimalism

許多樂迷將〈 Intro 〉認為是 Epic Minimalism 的經典代表作。 Epic Minimalism 作為一種風格類型,在音樂上指得是使用少量樂器演奏,並且曲勢將隨著時間推移逐漸滂薄趨於混亂的歌曲。嚴格來說 Epic Minimalism 並不算一種曲風,其著眼在於歌曲的形式與結果,更偏向於一種創作精神,舉凡德國電子音樂人 C418 、英國搖滾樂團 U2 製作人 Brian Eno 自身的作品皆時常帶有 Epic Minimalism 的色彩。

 

辨識度高的旋律

強烈的節奏感以及簡單卻深入人心的旋律,讓〈 Intro 〉創造了現象級熱潮, DJ 時常將它放入歌單,依照個人、表演的風格 Remix ,進而也使得〈 Intro 〉更廣泛傳播。

 

受惠於沒有人聲演唱,〈 Intro 〉的體質本身就適合當作取樣或配樂的素材。Rihanna 2011 年發行的專輯《 Talk That Talk 》其中的〈 Drunk on Love 〉一曲即是取樣自〈 Intro 〉,無論旋律、節奏或段落安排,基本上與〈 Intro 〉如出一徹,即使加入 Rihanna 演唱,仍掩蓋不了 The xx 強烈的氣息。

 

 

「許多人在討論專輯裡的空間感,還有詮釋方式。然而,之所以有那些效果,其實是充滿錯誤的結果。」 2017 年, Bass 手  Oliver 聊起第一張專輯,那份剛開始學習樂器與表達的懵懂,如今已不復存在。就結果而言,這份「錯誤」確實給無數心靈帶來了真正的感動與震撼,無關乎極簡主義或曲風流派,〈 Intro 〉已經是一首足以流傳的經典之作。

 

Author / Rex Tong

Editor / Asta Chang

Photo Credit / The xx Facebook, the Guardian, Amazon, tumblr, Wikipedia, Pitchfork, Jamie-James Medina, adding sto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