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7 月美國影視產業迎來 21 世紀最大的罷工,在 16 萬人聯合響應 SAG-AFTRA 行動下好萊塢影視產業的分歧遲遲不見共識,然而《 Oppenheimer 》與《 Barbie 》卻在逆浪中掀起旋風,而自《 Barbie 》宣傳開跑的那一刻便將全球漆成了粉色,在歡樂的糖色外衣下,不禁好奇這樣一個背負既定印象的角色模板是否足以突破窠臼,走出真人版另類的路線。
女孩心中深埋的夢
歷經長時間的蟄伏與籌備後,《Barbie》終於在導演 Greta Gerwig 與 Margot Robbie 主演以及製作下問世,Greta Gerwig將身為女性與自我認同的哉問延續《 Lady Bird 》的風格,精巧的隱藏在這粉紅世界中,而在整體造型設計上,Margot Robbie 與 Ryan Gosling 則是精確的詮釋了 Mattel, Inc. 自 1959 年首次亮相賦予 Barbie 與 Ken 的經典印象,金髮碧眼、身材高挑且笑容可掬。
令人玩味的是,這部以 Barbie 為主體的電影卻不斷以正反面矛盾論述,讓電影本身跳脫賦予給角色原型的陳舊印象。先以「 Barbie is all these women. And all these women are Barbie. 」點出 Barbie 存在的初衷是希望為女性賦權,鼓勵所有把玩的女孩有勇敢做夢的能力,然後始終以此為使命的 Barbie 卻在意外闖入真實世界後,卻被人類道出「 You set the feminism movement back fifty years. You destroy girls innate sense of worth. 」點出與現今價值觀相悖的性別印象窠臼。
性別觀點的碰撞
而在《 Barbie 》宇宙中,創造了由女性 Mattel 娃娃主宰的 Barbie Land 烏托邦,而映照 Barbie 的女力自主下「 Barbie has a great day every day, but Ken only has a great day if Barbie looks at him. 」,點出綠葉設定的男性 Ken 淪為沒有自我的依附角色,將性別角色的失衡做了玩味的對調。
如所有童話故事皆有的自我尋找冒險,則透過與我們所在的 Real World 雙向碰撞,看見了兩個世界的人性、社會氣氛、性別意象差異後開啟不同觀點的對話。隨著劇情邁向尾聲,Ken 的存在從一開始的零存在感到最後成為故事推進的核心,為全劇點出「突破社會加諸的既定角色,每個人都應該活出自己希望的樣子,不論好壞」的美麗註解。在《 Barbie 》中最引人共鳴的無非是人類 Gloria 對於女性困境的獨白,可謂總結了影視發展間每個女性角色、現實生活中的矛盾。
堅毅且柔軟 / The Devil Wears Prada
2006 年由 David Frankel 執導的《 The Devil Wears Prada 》因其鮮明的故事塑造與背景設定,讓每一個角色都有著橫跨世代的擁護者。而其中 Miranda Priestly 的角色設定除了有著以 Anna Wintour 為原型的有趣傳聞外,Meryl Streep 詮釋出角色的強勢、果斷、不可一世又暗自脆弱的多層形象深植人心。Miranda Priestly 在故事中以一己之力帶著《 Runway 》在腳步快速的時尚界廝殺,一次次在專業領域自我超越的成就,讓她嚴以待人之外更是對自己殘忍,成了業界聞風喪膽的存在。
然而背負著如此名聲與接連的婚姻失敗讓她無力,明明如此努力卻彷彿甚麼都做錯了,不禁聯想《 Barbie 》中身為女性最無奈的控訴「 We have to always be extraordinary but somehow we’re always doing it wrong. 」
母親也曾是少女 / Mamma Mia
改編自同名音樂劇的《 Mamma Mia! 》於 2008 年上映第一部,以優美的地理背景設定與傳唱度極高的歌曲穩坐票房,而第一部的故事線在 Donna 的女兒 Sophie 為了邀請生父參加自己的婚禮而展開序幕,第二部聚焦於 Donna 年輕時的旅程於 2018 年上映,除了貫穿全劇的女兒 Sophie 由 Amanda Michelle Seyfried 飾演外,年輕時的 Donna 則由 Lily James 出演,詮釋角色年輕時的無懼不羈,也特別安排第一部的 Donna-Meryl Streep 於劇中現身,完整貫穿故事的前後時空。
Donna 的故事因為意外懷上 Sophie 而開始,成為母親後的她依然保持著自我,成為女兒的玩伴、導師,或許不是最傳統的母親但依然用雙手為女兒建造了一個港灣,母性天職可以有很多種表現方式,而 Donna 為電影中的母職提供了與既定印象不同的表現,成為了《 Barbie 》中「 You’re supposed to love being a mother but you don’t talk about your kids all the damn time 」的最佳印證;而《 My Love, My Life 》一曲中道盡了母職的愛與放手一如《 Barbie 》中的經典名言「 We mothers stand still so our daughters can look back to see how far they have come. 」
適時地自我安放 / Little Women
一代經典《 Little Women 》於 2019 年由一代新秀 Saoirse Ronan、Emma Watson、Florence Pugh、Timothée Chalamet 等人領銜主演,以 March 家的女孩們道出自 1868 年同名小說出版後的女性掙扎。而其中最受矚目的莫過於由 Saoirse Ronan 飾演的 Jo March,身為家中最叛道經離的存在立志以自己的姿態活出不同的成就,然而在「 I am so sick of people saying that love is just all a woman is fit for. I’m so sick of it! But — I am so lonely 」如一道驚雷說出獨立與堅強背後的疲憊,或許在追逐自我實現的路上,能夠將自己好好的安放也是最好的樣態。
在《 Barbie 》宇宙中的 Ken 則以男性姿態落入自我認同危機中,「 I just don’t know who I am without you. 」或許在成為 Ken 之前,如何與自己共處並與之善待,是最大的課題。
《 Barbie 》將精華留在最後,彷彿一份給觀影者的謎語隨著故事推進一點點逼近核心,在故事的最終公主沒有留在夢裡,王子也沒有獲得公主;反之,他們踏上另一段旅程追尋屬於自己的解答。關於真人版《 Barbie 》的電影哲學眾說紛紜,更像是一部把性別角色放在相反面,期待觀影者開啟自我辯思的新時代真人版經典。
Editor / Katerina Cheng
Author / Sasha Yi
Photo Credit / Warner Bros, brit.co, Wikipedia, Cosmopolitan, Who Magazine, Racked, The New York Times, L.A. Times, The Silver Petticoat 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