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昔日柏林看見藝術:柏林人對生活的個性有如工廠製造的藝術品

為什麼要來柏林?傳統木衍架建築、秩序整潔的道路,所有的德國印象大概都不在這呀!但凌晨兩點的地鐵大家手拿啤酒準備開始夜生活、路燈桿上週週更新活動海報疊貼到下垂的日常樣子,很有個性。

初到柏林,會覺得有點混沌、髒亂又叛逆,可生活絕不用迎合他人眼光,所謂的「柏林人」多是住得比你更久的外來人,這裡棲息著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龐克、嬉皮、酷兒⋯⋯沒有什麼能在柏林被稱為主流,人們更喜歡你做自己,行為拘謹或乖張都不是問題,環境可以適應你。生活是這樣,藝術亦是如此。

聲波與燈光中騷動身體 / Kraftwerk Berlin

Spree River 位於惡名昭彰的俱樂部 KitKat 附近,有個巨型煙囪、灰壓壓的廠房,Kraftwerk 的外表不起眼,卻裝著另一個每每開啟大門總讓柏林人震撼的感官世界。

 

這座建築最初是座火力發電廠,誕生於蘇聯築起圍牆的 1961 年,以供給東柏林足夠能源,運轉到 1997 年才退役,而後閒置空間被柏林傳奇地下 techno 俱樂部 Trensor 創辦人 Dimitri Hegemann 發掘,不只為這座引動柏林 techno 精神的夜店找到新家,8000 平方公尺、 30 米挑高的空間退去了大型渦輪機,讓各種高度實驗性藝術有所想像。

 

尤其是起源於八〇年代、可說是歐洲實驗藝術與音樂節的先驅 Berlin Atonal,流連於西城不同場地,讓規矩的西柏林從此擁有一股新興的地下能量。圍牆倒塌後停擺十多年, 2013 年於這座發電廠中找到新歸宿,每回活動的 line up 總是吸引世界各地藝術愛好者踏上柏林,體驗當代視覺、聲音、裝置、表演,挑戰沈浸式的空間與設備與觀者互動。

九月剛結束的 Berlin Atonal 2023 依然震撼,不論是 Florentina Holzinger《 Étude For Church 》懸置兩噸重鐵鐘,舞者吊掛鋼絲舞蹈之間;或由 Alessandro Cortini 與 Marco Ciceri 合作的《 Nati Infiniti 》巨型屏幕垂直落下,現場投影的迷幻燈光、高頻與低頻的聲響同時震動著顱內及身體,所有藝術高度的與建築共鳴、碰撞,如同一件藝術,而我們身處其中!

 

在郊區舊工廠遇見昔日柏林 / Reinickendorf

柏林的躁動令人成癮,如果需要一個休息的片刻,搭上 S Bahn 遠離市中心,一路坐到位於北邊的 Reinickendorf 。這帶氛圍靜謐,藏著柏林過去工業城市印記的建築,如今多被再利用為藝術場域,並且部分空間無償提供藝術家駐地使用。

 

飄著杜松子香的粗糙原始 / monopol

其中,以紅磚砌起的 monopol 建築群,保留 19 世紀末威廉風格( Wilhelminian ),前身為杜松子釀酒廠,也曾為聯邦烈酒專賣局( Bundesmonopolverwaltung für Branntwein ),目前仍在蛻變階段,不過空間已開放為藝術家駐地工作室與展場。

 

沿著入口處攀附於外牆的鐵梯往上走入過去的蒸餾廠,內部留有以切割石面圍成、用來放置鍋爐的圓形平台,所有空間仍是原始粗礪的質地,散發著一股神秘感。近期這裡曾舉行集體銅鑼浴冥想,以及《 ORGANYSMO 》搭配日本武士、大提琴等演出,利用感應器將現場人體運動、聲音同步為立體 LED 燈光語彙。

另外一棟外牆帶白色飾面與偌大窗面的主建築,工業空間中鐵梯交錯,意圖使人透過身體移動看見藝術品不同的角度與樣貌,酒廠建築間特殊的連接方式、狹小的梯間,帶著探險的不確定感,各種空間中不定期會出現工作坊、劇場或派對。

 

潛伏於鑄鐵廠的匠心工藝 / Wilhelm Hallen

而就在附近的 Wilhelm Hallen,過去則是 Winkelhof 鑄鐵廠,由當地磚匠大師 Christian Friedrich Malingriaux 設計,建築除了 50 年代局部修建,至今仍大部分維持著當年的樣貌,火頭磚深淺交錯,內部則是寬廣無柱空間。每年 Berlin Art Week 期間,他們都會與多所畫廊合作策展。

 

防空碉堡當私人藝廊 / Sammlung Boros

鄰近熱鬧的腓特烈大街,有座建築對外窗特別的小,厚實外牆上除了塗鴉外,甚至還留著彈孔的痕期。其實這是 1942 年納粹政府建造的防空碉堡,厚由度高達 1.8 公尺的混凝土外牆與 3 公尺的天花板包圍的空間,在二戰空襲時最多可同時容納 3,000 人避難。戰後曾是熱帶水果的倉庫、 techno club「 Bunker 」的所在地,也曾有展覽、表演藝術於此演出, 2003 年 Christian Boros 與 Karen Boros 夫妻倆買下這座碉堡,並費時約 5 年進行改造,作為兩人的私人蒐藏藝廊。

 

Boros 夫妻在旅行過程中蒐藏了不少作品,在防空碉堡中呈現的 Boros Collection 僅是其中一部分,共 5 層樓約 80 個房間中,室內缺乏陽光、牆面斑駁不斷暗示著過往,而選入的藝術品也很有意思,經營至今已呈現 4 檔收藏展。

意識被影響的痕跡 / Sammlung Boros #4

最新的 Sammlung Boros #4 探討當前世界所面對的政治與社會景況,其中可以看見德國藝術家 Michael Sailstorfer 《 Himmel, Berlin 》呈現懸浮姿態,卻使用沈重的輪胎製作,以及 Anna Uddenberg 十分挑釁的系列創作之一《 FOCUS #2 》,以極其荒謬或令人感到不適的姿態,挑戰人們對女性溫順的印象,墨西哥藝術家 Berenice Olmedo 以神經肌肉疾病輔具探討人們對正常/失常的意識。展中共選入 27 位藝術家作品,在我們難得比以往都更加意會到自我身體的脆弱與疏離之時,仔細看待外在的物質、社會結構如何影響與塑造你我。

(參觀需透過預約導覽,有專人講解建築與藝術)

世上很少城市像柏林,在圍牆倒塌的那一夜,超過兩百萬人歡欣越境西柏林,而原本住在西城的人們開始探索東柏林,年輕人決定佔領人去樓空的廢棄建築,開始一場又一場慶祝派對,迷幻與狂歡抒發著 90 年代內心深處對自由的渴望及矛盾,從那之後,柏林人的血液裡仍然留著一股叛逆的精神,藝術絕不僅高豎殿堂,街上的塗鴉和看似廢墟的空間裡才是不能錯過,最有意思的地方。

 

Editor / Katerina Cheng

Author / Peiling Lin

Photo Credit /  Peiling Lin、Artp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