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ATEST


點燃藝術之於內心的真實光彩:台北當代館當期展覽 《 No Language 》

在當代藝術中,文本往往成為藝術品的代言人,以強而有力的介紹語言建立其優勢地位。然而,當語言的詮釋被抽離後,觀者是否能擺脫過度解釋的框架,回歸直覺,感受藝術品本身的生命力,甚至與自身建立更緊密的連結呢?

天堂與泥沼之間《白蓮花大飯店 The White Lotus》撕開烏托邦的階級裂縫

HBO 黑色幽默影集《The White Lotus》,以獨特的視角剖析糖衣包裝下的善與惡,諷刺這一座宛如天堂的度假村實則暗流湧動,這是一部關於人性、權力、金錢在階級中互相吶喊與碰撞的故事,若我們有幸進入這座烏托邦,會是天堂還是地獄?

從羅馬遺跡到噴泉長廊,水塑造了這座城市 —— 蘇黎世 Zürich

從利馬特河畔的凱爾特聚落、羅馬時期的人造湖岸,到今日城內遍布的千座噴泉,蘇黎世的城市發展始終與水息息相關。河流與湖泊不僅促成了這座城市的繁榮,也深刻影響了其商業、交通與生活方式。如今,這座國際金融中心仍然保留著豐富的水文化,水,依舊是蘇城的靈魂。

冰與火的交織,承載永恆的壯麗與無常的變遷 —— 冰島 Iceland

在孤獨中迸發的奇想:米津玄師寄情於藝術的自處之道

魔法世界的巫師指南:當《哈利波特》故事落幕,魔法仍在延續

Chappell Roan 以粉紅小馬號召華麗革命:獻給夢想、人生,以及對霸權的挑戰

當博物館與美術館的界線逐漸模糊,與展品共同舉辦一場繆思的秘密宴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