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整座城市的溫柔包覆獨特稜角,柏林的個性都在獨立書店裏

不同於其他印刷品通路,獨立書店如同書籍的選物店,乘載著店主的喜好與品味,以及獨立書店的使命:以獨特小眾的出版物與當地連結,讓以書本作為靈魂生活方式的人們找到精神的安身之地。同時反映著城市與時代的脈動,也給予了嗜書者如同安全感般的存在。獨立書店之於城市,如同心中一直存在卻還沒有放棄的理想,閃爍著微光卻堅毅地佇立著,是人生中必要的存在。

真正柏林人的當地書店 / Pro qm

Pro qm 以建築設計類的藏書聞名,鵝黃的外牆配上白色窗框,迷你的招牌,雖然外觀相較不起眼,一不小心就容易錯過,透過玻璃窗卻反射出密密麻麻的書籍。進到裡頭,安靜而明亮的空間,標誌的粉色梯子,藏書的質與量完全不亞於其他,不只是雜誌,一進門便是滿滿的建築以及柏林相關書籍。

 

而在德國的書店好處之一便是各處都充滿了英文,因此英文書籍也至少會佔一半,由於書的數量和種類實在太多,遠看起來稍微雜亂,細看後則能發現其規律是以類別區分,大致分成建築、雜誌、理論、對話、小說與藝術等,櫃檯前更佈滿了可以放進口袋大小的短篇故事與創意插畫小書,隨身帶本小書似乎是歐洲人皆有的小習慣。最讓人流連忘返的區域,莫過於大書櫃後滿滿因為「太獨立、太柏林」而幾乎每本都沒有看過的歐洲獨立雜誌區,深深著迷於翻開書本後,大腦不斷地被大量的美感撞擊,過癮到不行地感受。

 

Pro qm 更像是屬於柏林當地人的書店,沒有顯而易見的招牌,反而像一潭表面靜悠的湖泊,蘊含著深刻而豐富的藏書,能像挖寶般的被每本書所驚喜,有窗邊放著用英文描述著台灣獨立運動的書籍,也有蹲下才會看見的一整本關於「手」的攝影書。

 

如柏林當地專注發掘新興藝術家的獨立雜誌, Synchron Magazine ,序的那頁寫著「我們與藝術家接觸後認為,(新)藝術品的價值正在被網絡媒介的『無休止擴散』所慢慢削弱,於是我們決定以印刷品作為與大眾連結的媒介。」

 

城市中的藝術夢境 / do you read me?!

大紅色的窗框,配上落地窗上斗大的文字 do you read me?! 可以說是藝術人在柏林的文化地標,問句式的店名也讓不禁令人反思,你是否真的讀懂了每本書中的一字一句。 do you read me?! 以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類雜誌為販售主軸,包括建築、時尚、音樂、攝影、設計等,為柏林較出名的藝術雜誌書店。

 

創始人之一的 Mark Kiessling 是平面設計師,而另一位合夥人 Jessica Reitz 從前也是從事雜誌出版相關,兩位都對於雜誌情有獨鍾,於是聯手打造了這樣一間提供城市旅人尋找藝術靈魂的小店。在這裡不會看見主流的商業雜誌,但是較為知名的藝術類雜誌包括 KINFOLK 、 ArtForum 、 Purple 等都能找到外,稍微小眾的出版以及藝術設計類書籍也能在這邊看到。不大的空間以展示般的陳列黑色層架,上面布滿了玲瑯滿目又獨一無二的封面們,給講究封面排版與裝幀的期刊找到了安身之處。

 

若在短暫的旅程裡只能拜訪一間書店, do you read me?! 絕對是很棒的選擇,或許是封面前衛的圖像勾起你的好奇心,又或是讓你不經意嘴角上揚的書名,彩虹般色彩排列的系列攝影書,又或是最喜歡的藝術家作品集,離開這裡前一定會有一本書能夠讓你流連忘返。

 

在與世隔絕的角落看見全世界 / Motto

Motto 給人的氛圍也非常的與世隔絕,座落在不起眼的四方的大樓內,除了地理位置外,從店外的櫥窗便開始的藝術家展品,隨著店裡特殊的背景音樂,走進去翻開書後就像走進另一個時空,隨著引人入勝的圖像和文字以神秘的排版交織,不屬於現實的畫面一一浮現:以梅花十最為封面的書、尚未撕開的拍立得、音樂家與詩人的手稿等等,像掉進愛麗絲的樹洞中,在這間木頭色調為主的店裡,不曾想像過的藝術碰撞又結合,除了獨立出版物外,更多類似實驗項目,只有一本的藝術家個人印刷物,創作者到從學生到作家,攝影師到音樂家都有,有些是創作過程、甚至是畢業計畫或是測試等等,每一冊從紙質的選擇到裝訂排版方式都太獨特,若不翻開的話感覺對不起蠢蠢欲動的好奇心與作者的用心。在分類的木盒中一冊冊的翻看攝影集,在書架上一本本書齡也許比我還大的紀錄書,眼角又瞥見韓國插畫家的作品集,從進來到現在可以聽見每位拜訪者的驚嘆聲此起彼落。

 

Motto 可以說是柏林小眾獨立藝術出版物最多的集合地,也是會定期舉辦書籍或藝術展演的空間,若想要找到柏林最靠近純藝術與抽象現實的獨立出版書店,這個頭銜絕對非 Motto 莫屬。另外, Motto 的藏書數量也是讓人驚嘆,有新有舊、有雜誌、有報紙、有畫冊、有攝影集,除此外還有一區黑膠收藏。

 

藝術書籍的至高殿堂 / TASCHEN

相信喜歡收集藝術相關書籍的人肯定對 TASCHEN 再熟悉不過,以內容的高品質、精緻的精裝以及書籍驚人的大小與厚度聞名,從 1990 年與攝影大師 Helmut Newton 推出第一本巨型 SUMO-size 的書籍起,成功引起藝術書籍收藏者的注意,而後所推出的 Basic Art 、 Bibliotheca Universalis 等系列更是讓它名聲大噪, Basic Art 以一書一藝術家的方式深入介紹,像一本本小型畫冊供大眾收藏,而 Bibliotheca Universalis 則是以 100 位插畫家、 1000 張唱片封面、 1000 個刺青圖騰、 100 座現代建築等作為主題,讓人以不同角度的每去探究世界,更以親民的價格與超過 20 種不同語言的印刷, TASCHEN 盡全力拉近大眾與藝術的距離。

 

由 Benedikt Taschen 於 1980 年,在德國科隆所創辦的藝術書籍出版社,由一家小漫畫店發展至今日業務遍及全球的藝術書出版商,遍佈於倫敦、巴黎、米蘭等城市,然而比起書店, TASCHEN Berlin 更像是一座書籍的博物館,藝術品般的書籍如展覽般陳列,長型的空間以展示架延伸,整齊劃一的排列與明亮的空間,從藝術到電影,建築到生活,或以藝術家,或以年代,或以物品種類區分,從關於摩托車、大理石到關於貓與狗,生活中的必然又何嘗不是人們習以為常的藝術?

 

細品欣賞直到後面的空間,被一個個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展覽所圍繞,戴上手套細翻一本本的 SUMO-size ,一頁頁就像被放慢速度的一幀幀電影畫面。若要深究柏林書店的比例特別高的原因,我想是書籍之於柏林不只是印刷品,而是如同藝術品般的存在與珍貴。

 

在文字與圖像以光速輸入腦袋的世代,印刷品的衰退更反映了它們存在的必要。當新人類忘記紙頁在指縫滑過的感受,忘記指尖碰觸油印的深刻,藝術與溝通的「實體」與「深入」更顯彌足珍貴。書籍的出現是為了傳遞人類文明,因為正是過去的歷史幫助我們在看向未來的同時,能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

 

Editor / Asta Chang

Author / Ana W.

Photo Credit / Ana W.

這是宣傳 Ban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