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跑店嗎?遇上 ivette 讓你不再三心二意:源於澳洲的 ivette 堅信的食物忠誠度

何謂「 Honest Food 」?隨著時代推播至今,我們可以說它是一種飲食哲學,誠實也毫不羞澀地將食物原味展現於眼前。發跡於澳洲的 ivette 從「 Honest Food 」出發,帶著一點來自澳洲的自由與奔放,正於台北掀起一場小小的飲食革命。那些藏在食材裡的精髓與美味,來自大自然本身,火侯與烹調不再只是加工,而是激發出食物的原始樣貌, ivette 掀起的漣漪正在擴散,這種不需過多解釋的美感,讓人更加渴望地想深入探索⋯⋯

澳洲,闊達灑脫的淨土,滋養 ivette 深度的文化共振

為什麼會是澳洲?其實原因不得其解的單純:「 我的個性沒那麼適合待在台灣的學校體制裡,不喜歡框架、不喜歡沒那麼自由,但這不代表嚮往著澳洲生活,只是想在更有彈性的體制中學習。」 ivette 的創辦人 Ivette Chiang 形容,那時的自己沒有任何恐懼或不安,一個人拉著行李箱率性飛到了澳洲,一切故事就此開始。世界很大,於昆士蘭大學的餐飲與飯店管理學系找到畢生的樂趣,無論打工的場域亦或畢業後的職場選擇, Ivette 流連於咖啡廳與餐館,一直待在餐飲業多年後才回台灣。談到澳洲, Ivette  瀟灑地說:「就像是一個與世無爭的淨土。」眾所皆知澳洲是個文化大熔爐,充斥來自異地的文化交雜共存, 卻又和諧的相互碰撞。

 

「澳洲是一個很年輕的國家,它不像是法國或是義大利背負沉重的風格框架或飲食歷史背景,它是融合與包容,就是澳洲有趣的地方,充滿太多可能性,所以我們可以做的變化很多。」不受拘束的 Ivette 在自由之地找到心之所嚮,如此青春與無限可能的文化薰陶著,在澳洲與不同面貌的咖啡相遇,最後愛上了澳式咖啡,而畢生的樂趣也成了畢生的志業。

 

「在澳洲深深感受到,每個人對於自己的喜好很明確,他們清楚知道自己要什麼,對於飲食的忠誠度很高。」那種感覺或許像是我們在電影中看到的景象,每天下午 3 點,陽光正好之時,主角走進熟悉的咖啡館坐在像是為他保留的角落位置,點一杯日常依舊的熱卡布。在澳洲,人們很少「跑店」,也不是說不熱衷於嘗試新的店家,而是在找到最合適的風味店家時,大力展現忠誠,並養成習慣變成日常。

 

「但這也跟文化有關,咖啡之於澳洲人就像太陽,咖啡因是他們的 DNA,是生活必需品。相較於台灣,咖啡廳比較像是社交需求。」咖啡儼然成為澳洲人的小履歷, Ivette 在澳洲咖啡廳工作時,甚至會記住客人的專屬口味,看到他準備入店時就開始為他沖咖啡。「如茶飲之於台灣人,我們不會走到 50 嵐前左思右想,甚至需要店家推薦招牌,我們知道自身對於茶的品味,這是很天然的一件事。」

 

其實,在台灣比在澳洲更容易喝到一杯好咖啡?

也許很多人會問,澳洲不是咖啡之都嗎?好咖啡應該隨處可見吧?「對台灣人來說,咖啡就是很浪漫的一件事情。」喝咖啡像是一種緩慢、需要靜下來的儀式;相對的,台灣的咖啡師時間足夠充裕,能夠掏心掏肺地烹煮一杯咖啡。

 

「但澳洲不同,喝咖啡是每天早上的第一件事,在澳洲咖啡廳五點就開門了,客人啪啪啪地進來,忙完的時候可能已經中午了!根本沒有時間刁鑽於每一杯咖啡。」 Ivette 解 析,如此的差異同樣來自文化背景,澳洲的咖啡不會每杯都讓人驚豔,但基本上也不會出現太劣質的咖啡。

 

沖咖啡是一項需要大量測量的技術,一分一毫都影響著風味裡細膩的變化,而在澳洲忙碌快速的節奏裡訓練出咖啡師開啟身體五感,以「感官」去沖咖啡,磨豆的粗細與質地、水的溫度等,都依賴著咖啡師的體感精準度。「在澳洲喝咖啡不是一件精緻漂亮的事,反之在台灣比較有時間落實『匠心』。澳洲當然也會有很棒的咖啡廳,但若要這麼做,澳洲習慣分工合作,將每道程序都拆開,各司其職地專注於當下的一件事,可是這樣人力成本也會隨之提高。」如同 Ivette 剛回台灣時驚訝於許多咖啡廳都堅持自家烘豆,但對經歷澳洲完整咖啡產業鍊的 Ivette 來說,「將專業交給專業」以分工完成浪漫更有效率,而不只是為了強調職人精神而做職人的事。

 

文化差異下的咖啡軌跡同樣在外場服務有跡可循,「外場服務從沒有畢恭畢敬這件事,桌邊服務? 90 度 鞠躬?澳洲人一點也不在乎。」店家與客人之間的視線平視,沒有任何一方需要由下而上,「台灣店家喜歡設定規則,像是內用時數、低消,甚至有沒有提供 Wi-Fi 都要標示清楚。」但若今天,消費者與店家之間由心而生的相互尊重,沒有所謂尊榮亦或優越感等情緒,就不需要存在規則與限制。再深入延伸挖掘,員工的心態也隨之不同,「你會發現,在其他國家的餐廳容易看到許多資深年長的外場服務員, 但台灣可能比較少,外場同樣也是一項高度的專業,但也許台灣人常視外場為跳板,最終還是會離開 『服務生』這樣的角色。」服務生這三個字似乎在不同國家有不同定義,看似有趣的差異之處其實也都環環相扣。

 

拿掉咖啡廳紅白青醬的濾鏡,在台創業的衝鋒陷陣

對 Ivette 來說,回台灣開店源於一份深深的家庭情愫,沒有重大的轉捩點,也不是一時的衝動,只是渴望落葉歸根。除了對家人的羈絆之外,還有一個小小的原因驅使:「每次假期回台灣時,總沒有探尋到一間真正喜愛的咖啡廳。」 7、8 年前的台灣咖啡廳被套上一層迷濛的濾鏡,這個濾鏡裡面只有青醬、白醬與排餐,那是一個 Fine Dining 尚未崛起的時代 。

 

可想而知,如此打破天窗的新飲食風格在當時有多格格不入,受到巨大的衝擊不僅是市場,也是 ivette 自身,「那時的進步非常緩慢,比想像中困難,像是隨著時代一起往前的感覺。」堅持總會發光,這不是什麼熱血的漫畫情節, ivette 靠著口碑與忠實顧客,在台中店後第六年,終於也於台北開了第二間店:「我們決定往首都走,也就是台北,說直白一點,這裡才是能夠獲利的地方,付出的心力與成本是一樣的,但在台北的客群更廣。」從小深受同為生意人的爸爸影響, Ivette 深知創業並不浪漫,「創業要對員工負責、對客人負責,你要對這個產業負責,我把它當作畢生的志業,因此思考的面向就多了,能不能長久?能不能永續經營?要如何形塑自己的商業結構,這些都是創業必考題。」

 

亞洲竟比澳洲更適合創業?

「對我來說,創業的慾望在亞洲更加強烈。在澳洲,你在一家店工作一輩子,就可以準備退休,生活很 chill ,週末的行程就是沿海散步再去用餐。然而,真想創業的 話,台灣更有機會。對於我想要做的事情,台灣具有未來的發展潛力,而這也是我的專業所在,因此決定與先生一起回到台灣,開始籌備一家心目中能夠實現的 cafe。」

在創業的時候,人們渴望下一步伐,總是很飢渴的,希望快速實現目標並看見些什麼。「因此每次回頭看,我都很感謝前三年依然待在澳洲發想回台的創業藍圖。」這三年逼迫 Ivette 沉澱,認真思考後才誕生了 ivette 這間店的模型,「創業的 idea 冒出頭時,就在澳洲發想菜單與店內規劃,思考很多細節就像在腦中先往前跑了好幾步,最後身體跟上之時,才精準萃取出真正心裡想要的樣子。」

 

這不是一間「台式」澳洲咖啡廳!讓我們誠實聊聊,何謂「誠實食物」?

當談論好食物的定義為何? Ivette 高昂地說:「這是個很主觀的問題!完全沒有定義吧!」食物背後包含的是回憶、是情感,是很多沒有辦法測量的重量。若以味道來評價,「就給我最真實的樣子吧!」

 

Ivette 衷於料理原始的模樣,若今天吃印度菜,就要很印度。道地與真實,不分系的那一種簡單純粹就夠了,「不需要配上松露口味的水餃。」這間餐館是否用心在料理,包括食材、服務的溫度,都是能夠用心感受的。

 

誠實食物源自原型食物,這樣的概念在澳洲的餐飲環境中自然而然,甚至廣泛綜觀「西餐料理」皆是以自然至上,並不是一種需要特別拿出來講的概念,也不是刻意闡述的議題,人們喜愛食材的原味,也夠 了解自己並認知口味的喜好。「其實我不是很懂『招牌料理』這件事,對店家來說每道菜都是招牌,而客人應取決於什麼東西對自身來說才是最好而決定。台灣愈來愈多健身與養身族群,這樣的料理自然漸漸廣被接納。

 

ivette 的每一道菜皆經過多次的嘗試研發,團隊們會將他們最珍貴、最喜愛的一小部分投入其中,根據自己的專業進行完善,最終變成一道更有趣的餐點。每道菜的研發過程耗時兩、三個月,但有時候自己的想法可能會被否決,被誰否決?理性的自己。「是否夠受到市場的接受?是否帶來利潤?這涉及商業的重重考量,在追求永續經營的背景下,如何避免浪費食材至關重要,不能一昧的任性,因為愛它就將它搬到顧客面前。」

 

開餐廳看起來再怎麼帥氣,回歸本質,它依然是一件「很商業的事」。「開餐廳不可能逃避思考獲利,我們思考如何讓大家過上嚮往的生活,支持員工與喜愛的農友,這難道不重要嗎?」將開餐廳的輕重緩急層層列舉, Ivette 分享她在餐飲產業發現的重要問題:「大家都太 focus 杯中物,精進自己的廚藝當然重要,學會當一個好廚師和好的餐飲人,更多其實是跟經營廠商關係的能力,或是關注在地食材等議題。」遇到颱風時,能在如此珍貴的時間點拿到好的原物料、更好的食材,已經贏一半。除了眼前的技能之外,這一塊深厚的技能值得重視。

 

讓 ivette 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以其力量去成就人生中下一件重要的事

走進一間店就是在品嚐老闆的品味、店家團隊的美學,特定樣貌的調飲風格,或是小巧精妙的編排。就 像放在 ivette 店裡面的藝術品不特別張揚介紹,因藝術品應是配合空間,而不是凸顯收藏家氣質。帶著 ivette 美學走過後疫情時代,當物價持續高漲,市場缺工的障礙洪流不止, ivette 精進外帶服務,無論料理或包裝設計都別具用心,拓展店外體驗的質感與可能性。「現在成本一直漲,本來價錢就會提高,這很挑戰市場沒錯,但近年來市場漸漸放下 CP 值這件事情。」 CP 值從沒有一個基準,賣價超過消費者心中的定價,亦或期望值超過所得,由此可見每個人對 CP 值的標準不一。「所以我沒有想要教育客人, 而是很單純的走自己的路,喜歡我就來吧。」當愈來愈少餐廳以 CP 值的概念做行銷,代表經驗值得累積大眾的想像與觀念,習慣慢慢的改變了現在。「永遠沒有白吃的午餐,你吃到的就是你所付出的,便宜的成本若等於犧牲食材,那你得到的是什麼?」

 

期望在這個社區培養忠誠客人,「有時候看到一個客人中午跟下午來都點同樣的東西就會很開心,覺得我們在他的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一部分。」 Ivette 希望給客人的樣貌如同她最近重追的影集《 Sex and the City 》,是一種成長中的陪伴感。同時盼望未來與更多優質在地商家、異業合作,讓 ivette 這個平台容納更多美好,以此出發讓更多人看見。

 

這裡步調很快、音樂很大聲、節奏緊湊,這是恣意生活的聲響。「在這邊可以挑選生活用品,也可以買咖啡豆回去享受與自己的時光。喝一杯好咖啡,吃到不錯的早餐,補充好的能量後,就應該要去做人生中下一件重要的事情,不用花時間耗在這裡待太久,ivette 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是喧鬧吵雜下的生活形式,但它不會是你的全部。」 Ivette 喝了一口咖啡邊說。

 

「當代資源很多,各式各樣的平台都可以接受新鮮事物。這也是天生的對於喜歡的東西自然會敏銳, 進而想要研發、想要更好、想要嘗試。當這個世界在發生好玩事情的時候,雀躍的心自然會想要跟上。」

生活有時令人慌張,有時在午後之際突然找不到人生方向,當世界張牙舞爪得令人眼花撩亂,別怕,一起溜進 iveete 喝杯咖啡吧!留一個沈靜緩慢的下午跟自己喝杯椰香冷萃,用自由狂歡的澳洲餐點好好療癒自己,再次跳進紛擾的世界時,也許會發現多了點力量,再堅定地步行前往人生下一段旅程。

 

Editor / Asta Chang 

Author / Phoenix

Photographer / MIAO’s photography

Videographer / Hippo Song

Special Thanks / ivet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