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進不去的酒吧Vol.1:禁酒令延伸出的 Speakeasy

TRENSSE 將為你聚焦美國文化中「禁酒令延伸出的 Speakeasy 」,作為 Speakeasy 的起點;以及當代社會中國內外有哪些令人嘖嘖稱奇的地下酒吧,以各種形式詮釋、轉化、翻玩「 Speakeasy 」概念。最後,如果你也一樣好奇, Speakeasy 是否還有更多除了噱頭外的可能,TRENSSE 專訪被稱為「酒吧裡的餐廳」的蔬食 Fine Dining 品牌「 Curious 」企業品牌總監 Vivienne ,開啟那扇「藏在」Curious Bar 的暗門,讓蔬食成為盤中主角。

1920至1933年間美國實施禁酒令,又稱禁酒時期( Prohibition Era ),禁止釀造、運輸及銷售酒精飲料。或許抵抗禁令是人類天性,在這個時代背景下產生了雞尾酒文化、私釀酒、地下酒吧等,人們無所不用其極將酒精藏在生活的脈絡中。而如今雖然禁令早已不復存在,地下酒吧( Speakeasy )的隱密性與別有洞天之感也可以作為在現代社會脫穎而出的特點之一。

 

嗜酒如命的現代人,到處皆有酒吧的都市生活,恐怕難以想像,如果有一天不能賣酒、不能釀酒,甚至沒有酒吧,會是什麼景況?然而,這些想喝酒的人們,或許總是能夠另闢蹊徑。《大亨小傳》中藏在理髮廳鏡子後的酒吧,又或者時常更換通關密語的地窖暗門,店家將入口隱藏於不易尋覓的地方,或許可以被視為時代背景下產生的「會員制」,有些門只為特定的人開啟。

 

按下通關密碼

20 世紀初的美國禁酒令,不僅沒有消滅酒,反而造成私酒、假酒、烈酒猖獗,甚至原先指稱交易私酒的暗號「 Speakeasy 」,也變成秘密集會場所的代名詞,只要透過熟門熟路的人引薦,你可以找到隱身於英式西服店的暗門,藏於書堆中的機關按鈕,還有古董電話上的通關數字,舉凡鑰匙行、偵探社、書店或理髮廳等掩人耳目的外觀,禁不住的酒精魂自有出路,地下酒吧也就此誕生。順帶一提,臺灣則是大約在 2010 年,才漸漸出現地下酒吧。

 

大亨小傳與地下化飲酒

除了私人派對和地下酒吧可以覓得酒精之外,再者就是透過處方箋在藥局購買「藥用」酒品。《大亨小傳》中的 Gatsby 就是利用連鎖藥局來非法販售私酒, Gatsby 致富的關鍵正是來自禁酒令,由於物以稀為貴,當人人都想要,卻只有少數人握有酒源時,擁有較多甚至獨佔的一方,階級自然是相異於他人。另一方面,美國黑幫也因為私酒暴利而獲得空前的大事業,如此的光景直到 1933 年廢除禁酒令,黑幫頓失財源後,則是電影《教父》中那些透過販毒賺錢的故事了。

 

雞尾酒的風情萬種

找到那扇神秘的暗門入口,按下只有你我知道的那顆按鈕,值得期待的就是地下酒吧所促成的「雞尾酒文化」,當時為了逃避查緝,必須將酒偽裝成別種飲料,加上非法私酒或是自家調配的酒類,口感與氣味通常難以下嚥,所以調酒師們無所不用其極地發揮創意,將雞尾酒調製成各式風味,據說長島冰茶也是禁酒令時期的產物之一。另外,也有調酒師選擇前往加勒比海或歐洲進修,解除禁令後則帶著熱帶水果的雞尾酒風味回歸,讓雞尾酒有了千萬風情的面貌。

 

嘴饞來點 Finger Food !

這些地下酒吧的創意可不僅止於此,小點( Finger Food )同樣是由地下酒吧延伸的飲食概念,當時店家擔心酒客肚子餓就直接離開酒吧覓食,帶著一身酒氣容易被警察注意,加上隱身的地下酒吧也鮮少有廚房可以供餐,因此有了如今派對上常見的小點( Finger Food ),也因為 Finger Food 的便利在於可以一手拿酒、一手拿食物的社交功能性,讓這樣的下酒小點成為私人派對最搶手的主角之一。

 

 

直到如今,禁酒令的影響力將飲酒文化的界線擴張,使得雞尾酒成了這個年代最有價值的文化財產。試想像不同種族、性別的酒客,容身共生於同一家地下酒吧,聆聽著如今我們稱呼為爵士( Jazz )的黑人音樂,何嘗不是一個美好年代呢。

 

Author / Dorian Hsu

Editor / Asta Chang

Photo Credit / IMDb, Life Magazine, Brandon Chen, Asta C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