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進不去的酒吧Vol.3:留白空間,讓蔬菜當主角!專訪 Curious 企業品牌總監 Vivienne

TRENSSE 將為你聚焦美國文化中「禁酒令延伸出的 Speakeasy 」,作為 Speakeasy 的起點;以及當代社會中國內外有哪些令人嘖嘖稱奇的地下酒吧,以各種形式詮釋、轉化、翻玩「 Speakeasy 」概念。最後,如果你也一樣好奇, Speakeasy 是否還有更多除了噱頭外的可能,TRENSSE 專訪被稱為「酒吧裡的餐廳」的蔬食 Fine Dining 品牌「 Curious 」企業品牌總監 Vivienne ,開啟那扇「藏在」Curious Bar 的暗門,讓蔬食成為盤中主角。

人們對於「蔬食」的想像或許受「素食」影響甚鉅,像是因宗教因素選擇吃素,限制、禁止人們吃肉,將肉食視為享受、縱慾的象徵,並大多以豆製品如麵筋、素雞等「替代品」補充蛋白質。不過近年來國內外吹起一股蔬食風潮,蔬食成為一種飲食習慣的選擇,許多以供應蔬食為主的餐廳更是打破人們對於蔬食「清淡、只是配菜」的既定印象,豐富層次與精緻擺盤於各種程度上刺激感官,進而牽動味蕾。

 

而2022年2月甫開幕即造成話題的蔬食 Fine Dining 品牌 Curious ,挪用 Speakeasy 「隱密、別有洞天」概念,在一進門後迎接的是具法式風情、浪漫而幽暗的 Curious Bar,而唯有店內夥伴帶路才能打開通往 Curious Table 的暗門,經過宛如連接古今的鏡面廊道,眼睛緩慢適應空間主色調轉換為米白、光線漸亮而開闊,這只是 Curious 體驗的開端。

 

一趟想像中的熱戀旅行,古典優雅中帶點浪漫

談起 Curious Bar 的空間,企業品牌總監 Vivienne 描述父母年輕時於 Monte-Carlo, Monaco 一次難忘的旅行,催化她對於空間氛圍的想像,一對正處熱戀期的年輕愛侶於蔚藍海岸 Côte d’Azur 相互依偎。而播放的歌單更是以「聽了會想請鄰桌女生喝酒」為設定情境,如 L’Impératrice 的〈 Agitations tropicales 〉,輕輕撩動心弦,作為一段夏日戀曲的開胃菜。

 

著名的室內設計師 Renzo Mongiardino 以帶著浪漫主義、融合古典華麗與簡約的作品風靡1970、80年代上流社會,被稱為「空間幻術師」,其著作《 Roomscapes 》中寫道:「 Illusion comes into being as part of the pleasure. 」在想像的過程中得到歡愉的感受,而這種歡愉的感受會影響意識,在各種層面上都可被視為一種藝術形式。空間氛圍如同大氣層般,讓人們從踏進門的瞬間被包覆,每口呼吸吐納、每道視線移轉,甚至是地板踩踏起來回饋到腳掌的觸覺,都像是對大腦的暗示。

 

以留白為主軸,混合台式元素點綴

Curious Table 中以留白為主軸,搭配鑲嵌玻璃品牌「真真 zhēnzhēn 」的海棠花玻璃壁燈、水磨石接待台等,Vivienne 的奶奶喜歡壁紙,看到海棠花玻璃也總是令她想起奶奶房間,空間中融合這些台灣符碼除了基於對當地文化的尊重,避免將異國風情直接塞進地景不符合脈絡與邏輯;同時,也是一種對親人的愛與懷念。空間以有機自然出發,不為裝飾而裝飾、不因害怕單調而避免留白,與 Vivienne 對於「蔬食」的想法契合。

 

「合意」作為新舊之間的橋樑,美學來自於和諧

牆上的藝術作品與每季的菜單相呼應,如用餐吧台區 Laurent Grasso 的作品「 Studies into the Past 」以及 Donato Frisia 作品的隱約對話,引出菜色更豐富、深層的意義。因其就學時期 Art History 背景,Vivienne 以「合意」作為品牌核心,希望能在研究古物的細節中理解當代、理解生活以及周遭的人事物。美感和美學看似肉眼不及、虛無飄渺,事實上也能被視為是「和諧」的結果,合乎邏輯與系統如同美術館般嚴謹卻依然帶點趣味性。Laurent Grasso 以學術為底,將對於時間的探究與體會層層疊疊、應用在創作上,他的作品以十五、十六世紀的手法與技術,帶出神話般古典神秘的風情。新舊元素在空間中並存而無優劣之分,反而透過對方的特質映襯出專屬於 Curious 的不凡光景。

 

蔬菜給予人養分,反映大地的狀態

一般餐廳安排蔬食做為配菜,Curious 則是讓蔬食當主角,空間刻意留白、器皿餐具也盡量挑選能襯托餐點的款式與顏色,Vivienne 笑稱自己像是動物園管理員( Zoo Keeper ),確保牆面油漆與壁燈之間相互映照,產生令人驚豔的火花、桌子的間距、店內夥伴的制服等,一切細節配合都是為將舞台還給蔬食。

 

Vivienne 說,「蔬菜」是給予人養分的食物,同時也是來自土地的禮物,因為時令氣候的不同,季節性蔬果也有各異風味,今年的雨水多寡、溫度高低都會反映在蔬果的收成以及口感、味道上,像是大地的回音。她希望能淡化人們對於「蔬食」、「葷食」的標籤與成見,拋棄既定印象,保持好奇心,才能在每道佳餚入口後反覆回味思量,究竟是什麼食材、什麼樣的料理方式造就令人吮指的美味。

 

以 Fine Dining 傳遞品牌思維,從空間到餐點

「 Fine Dining 」對 Vivienne 而言是一種溝通媒介,是傳遞品牌思維的工具。人們會因為空間氛圍、顏色、氣味影響潛意識,小吃店、拉麵店、家庭餐廳等場所的空間脈絡,與提供 Fine Dining 的餐廳自然會有所區別。紐約的米其林一星餐廳 Blue Hill at Stone Barns ,引領農場到餐桌( Farm-to-Table )風潮、對於永續農業做出不凡的貢獻與影響,舒服直爽中帶點豪邁的氛圍傳遞主廚 Dan Barber 對於蔬果的意識。顛覆眾人對於 Fine Dining 拘謹繁複的想像,僅以簡單海鹽、橄欖油、檸檬汁調味,提出蔬果鮮甜原味,宛如一記直拳,不複雜的美味就讓人很滿足。

「感受」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好好吃頓飯不僅於滿足生理需求

「飲食」對於某些人來說僅止於攝取養份的生理需求,對於某些人來說卻宛如無價的饋贈般,是身心靈的滿足。曾經有位穿著三件式西裝、隻身來 Curious Table 用餐的男子,「與自己好好吃頓飯」是他每年生日送自己的一份禮物。對某些人來說這件事情再平凡不過,但在挑選餐廳、訂位、打扮著裝、直到入座前,這些過程的費盡心思,又何嘗不是一種「 MeTime 」呢?

 

而對 Vivienne 個人來說,她在早晨的一杯咖啡、一碗加上芝麻醬的優格中按下一天的開關,在為水果剝皮的過程中被療癒,「飲食」從來不只是把食物放進嘴裡的動作而已。她偏好專門供應某種類型的餐點專賣店,難以忘懷的那間的巴黎餐酒館 Chez L’Ami Louis ,由一群很有個性的老先生經營,簡單而不拘小節,甚至被譽為「世界上最好的餐酒館」。

 

 

談起最近在閱讀的一本書《 The Meal 》,記載英國概念藝術家「 Gilbert & George 」的訪談內容,Gilbert Prousch 與 George Passmore 堅持餐餐外食、家中配置沒有廚房,他們認為「吃飯」是一種參與表演的行為藝術,外出用餐的種種細節、與什麼樣的人相遇、品嘗到什麼樣的美食,都讓他們樂此不彼。或許其中的儀式感與表演性,正是能夠在日復一日的時間洪流裡,讓生活有所不同的細微靈光。

 

蔬食可以只是「美味的食物」,也能是有意識的選擇

「來到 Curious 的客人,有82%平時並非純素食者,」Vivienne 表示,蔬食對她來說是一種有意識的選擇。大眾認為蔬菜與肉類相比營養價值較低,於餐飲市場中,蔬食也是稍微小眾、非主流的類別。而她希望能打破既定印象,模糊蔬菜與肉類的標籤,沒有孰優孰劣,就只是「美味的食物」。永續是個很大的理念,如何透過簡單的品牌推廣、支持這個理念,減輕環境負擔,是 Curious 與團隊未來的目標。

 

 

如同《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中跟著兔子隨意遊逛的愛麗絲,穿過兔子洞後經歷一場場冒險,睜著好奇的眼睛流連忘返、捨不得離開。 「 Curious 」、「 Brave 」、「 Nonverbal 」,以三個詞彙揭示 Curious 作為品牌的調性與願景,永遠保持好奇,並且以非語言的方式、勇敢做小眾的、非主流的事。

 

Author / Asta Chang

 

Editor / Asta Chang

 

Special Thanks / Curious, Vivienne

 

Photo Credit / Jason Studio, Curious, Foodle, Wall Street Journal, The New York Times, Time Out, Bites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