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名和劇情毫無關聯?被貼上「神鬼」翻譯標籤的電影

一部電影的片名如同書本的書名,決定了觀眾是否願意買票進電影院,要如何在短短幾字,挑起觀眾期待,並囊括電影核心,片名該如何翻譯,終究是一門學問。話說回來,這樣的翻譯現象往往過於斷章取義,且電影作品本身的記憶與獨特變得模糊,也讓觀眾在觀影前的想像空間,只留下「神鬼」在此飄蕩。不禁讓人好奇,那些石沈片海的神鬼電影,埋藏的真意為何。

「神鬼」從何而來?

其中最早以「神鬼」為名的電影,是 1992 年由 Robert Redford 等人主演的《神鬼尖兵》( Sneakers ),描述一群鬼神等級的電腦專家,被政府探員要求盜取一個電腦解碼器。直到 1999 年票房大賣的《神鬼傳奇》( The Mummy ),這部古埃及木乃伊神話的奪寶冒險故事,才真正點燃了這股「神鬼」片名熱潮,也奠定觀眾對於這兩個字的印象。

 

 

「神鬼」二字在片商取名邏輯中,除了有超現實、與神怪相關的奇幻含義外,也有暗示主角高超能力或神出鬼沒之意。不過後者的含義卻難以直觀聯想到與「鬼神」的連結。

 

神鬼之外的美感 / 神鬼交鋒 Catch Me If You Can

2002 年由 Steven Spielberg 執導,Leonardo DiCaprio 與 Tom Hanks 主演的《神鬼交鋒》( Catch Me If You Can ),劇情根據 1960 年代著名詐欺犯 Frank Abagnale 同名傳記改編,Frank 經歷父親破產與父母離異後,被迫離家出走展開冒險,發現自己能夠輕易讓人相信他是機長、醫生、律師,並從中獲得偽造支票的訣竅,與 Tom Hanks 飾演的探員上演你追我跑的過程。

 

 

電影中 Leonardo DiCaprio 扮演不同身份行騙,隨著騙取更多的錢財,交織出角色的罪惡和天賦異稟,不過再如何浪跡天涯,最終仍是只為尋求一個安身立命。除了高明的犯罪手法,Frank 自年少行騙到被逮捕的心理變化,是「神鬼」之外、未被擷取到的美感。

 

伊底帕斯情結 / 神鬼玩家 The Aviator

自《神鬼交鋒》之後,「神鬼」二字儼然成為 Leonardo DiCaprio  的專屬用字,「神鬼」系列電影中,他就貢獻了四部。 2004 年出現《神鬼玩家》( The Aviator )時,這樣的翻譯已了無新意。

 

這部電影取材自一位特立獨行的傳奇 Howard Hughes,事業版圖涵蓋至航空、賭城和好萊塢電影業,他的精神疾病恐將摧毀他一手打造的王國。事實上,《神鬼玩家》( The Aviator )試圖點出「伊底帕斯情結」後遺症,源自內心對於女性本質的恐懼;母親對於 Howard Hughes 的影響,驅使他傾盡一生在事業和女人之間,取得征服與控制權。

 

恐怖電影的不同視角 / 神鬼第六感 The Others

原片名為 The Others 的《神鬼第六感》,若只單看翻譯片名,這部不該被低估的電影,因「神鬼」二字被降格為一般恐怖片。電影講述由 Nicole Kidman 飾演的母親 Grace,帶著患有罕見疾病的小孩,因為無法接觸陽光而避居,一家人終日在小島上與世隔絕。話雖如此,Grace 與女兒卻經常感覺到房子另有他人。

 

 

「凶宅」早已是恐怖電影的家常便飯,但是《神鬼第六感》顛覆凶宅電影的公式,並對恐怖片提出新的類型,真的是人怕鬼嗎?所謂陰陽兩界真有優劣、善惡之分嗎?這個問題的答案,最終在電影的結局徹底翻轉了觀眾的既定思維。

 

 

翻譯學中的「信、雅、達」,是理解原文,並表「達」通順語意、傳達作品「信」念,同時調和翻譯語言中的美感典「雅」。翻譯片名影響觀眾對於電影的印象,卻不一定代表一部電影的本質。

 

Editor / Asta Chang

Author / Dorian Hsu

Photo Credit / IMDB, The Guardian, CinemaBlend, Den of Geek

這是宣傳 Ban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