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人間的可能,關卡中重置人生

在漫長的人生歲月中,總少不了生活的調味劑,而遊戲用來填補零碎時光似乎再適合不過。隨著時代推進,虛擬實境的娛樂方式也越來越普及,早期「獲勝」作為遊戲的唯一目標也有所改變,變得更加自由與隨心,有些玩家甚至會以在遊戲中尋找「 Bug 」為目的,在規則之外進行娛樂;而認識日常中不會接觸到的人,擴展人際圈,更是玩遊戲的收穫之一。

最古老的娛樂

遊戲不只在孩童時期作為學習的方式,對成人來說,更是暗藏玄機的小型社交場所,在遊戲桌上探聽消息,交際應酬,遊戲結束便是對話結束,遊戲過程也是見證一個人品行與人格的時候。最早的遊戲可追溯到 3000 年前,於伊朗發現的擲骰子壁畫,或是古埃及前王朝時期的 Senet 遊戲,這同時也是人類歷史上所知最早的棋盤遊戲。

 

藝術史上也不乏以遊戲場景隱喻當時的環境制度,如 Georges de La Tour 於 1635 年繪製的《 The Card Sharp with the Ace of Diamonds 》,圍著牌桌玩牌的時刻本該是歡樂放鬆的,然而仕女表情嚴肅的靠近畫面中央的女人,而女人一臉不懷好意斜睨著眼,順著目光看去,男人身後藏著另一副牌。右邊男子的木然表情,倒是顯得與這些人格格不入,Georges de La Tour 藉此諷刺當時欺騙的猖獗。

 

( The Card Sharp with the Ace of Diamonds, 1635 )

在機會與命運間反壟斷 / Monopoly

一個個角色跳躍在方格中,隨著在購買的土地上興建房屋,其它路過的角色所支付的費用也越來越高。在「大富翁」的世界裡,玩家可能隨時一文不剩,又或是成為名符其實的大富翁。要成為大富翁,除了金錢之外,更重要的無非是我們在「機會」與「命運」之間做的選擇。我們熟悉的「大富翁」《 Monopoly 》,起源於 1906 年 Elizabeth Magie 所發行的《 The Landlord’s Game 》,以讓對手破產為遊玩的主要目標,最初的概念其實是為倡導土地的反壟斷,以及解釋 Henry George 的《 Georgism 》「喬治主義」的稅收理念。

 

而《 Monopoly 》在各國也有類似的形式,地圖也因應地區有不同的改變。在臺灣早期的《大富翁》便有關於兩岸情勢的卡片。例如,「命運卡」上書寫的「中愛國獎券五獎」或是「敬軍愛國」,而在「機會卡」中,更可以看見「赴美留學保證金」,顯現當時的留美風潮。這一切不僅令民眾加強對國土的認同,也在潛移默化中進行機會教育。

 

瘋狂的擬真世界 / The Sims

在這個世界中,我們好像真的成為了神,不僅可以管控,更可以失控,打造理想中的外貌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是在《 The Sims 》裡,我們可以獲得永生。《 The Sims 》作為世界上最知名的模擬遊戲,由 Maxis 開發,將天馬行空的幻想與真實性極高的世界結合,使它在推陳出新的遊戲世界中屹立不搖。如同真實世界般,玩家除了有基本的生理需求之外,也可以與他人建立情感關係,各自角色都有獨特的個性,體型也會因吃下的食物產生改變,在不同的情緒中做事,甚至會帶來不同的結果。當然,除了循規蹈矩外,玩家也可以突破慣有的思考糢式,選擇成為不同的物種,甚至學習魔法,成為魔法師。《 The Sims 》在不同版本下有各異的故事背景,建立在真實上的奇幻,更具有衝擊。隨著版本更新,虛擬與真實的貼近,或許某天,遊戲角色也可能如《 Free Guy 》主角般擁有自我意識。

 

烏托邦有正義嗎?/ 理想之城

成立於 2014 年,加拿大溯流劇團 Re:Current Theatre 以創新的演出方式,重新定義觀眾的觀賞經驗。透過互動形式,建立起與陌生人的關係。而今年兩廳院的秋天藝術節,臺灣團隊與原創團隊聯手推出《理想之城》中文版本。與其說是戲劇演出,不如說是一個大型的遊樂場。《理想之城》以網路作為展演的平台,登入連結後,螢幕上出現一行閃爍著光芒的空白格,等著我們輸入文字:「你想要怎麼打造你的理想之城?」

 

 

想像中的「理想之城」究竟是如何?懷抱著困惑,玩家默默輸入了一些文字,透過參與這場表演,也許就能釐清烏托邦的面貌。在演出中,我們扮演不同地區的公民,透過團隊討論進行選擇:土地開發、資源運用、如何處理突然爆發的新型疾病,當然更少不了決定地區的經營方針,創造出專屬的城邦風格與政策。既定劇情在演出中的比例似乎比想像的低,真正的主軸建立在我們與他人的對話中,利他主義、利己主義又或是舉旗不定,各種個性的參與者,建構出不會重複的演出,我們不僅執行自己想像中的理想社會,也努力在討論過程中找到眾人都認同的模式。參與的觀眾變成了演員,每個人都有著重要的位置,同時也反思社會的構築,與體驗掌握一個地區的責任。遊戲的結果有可能符合我們的想像,也有可能眾人都無法認同。多數決究竟公不公正,是否犧牲少數者的權益,不得而知,畢竟這座城建立在眾人的想像之上。但是,理想之城真的有可能存在嗎?

 

遊於秋楓之中 / 2022 秋天藝術節

繼去年以「眾聲平等」作為核心的秋天藝術節,2022 年的秋天藝術節則多了點趣味,以「接關」作為今年的標題,而「遊戲」則是主軸,將人生比喻成闖關,而一齣齣的戲劇是我們的存檔點。其中,線上參與節目《理想之城》便是由眾人討論、創造適合居住的社會,以遊戲的虛擬性激發大眾思考與開啟對話,究竟什麼樣的社會對我們來說是「理想之城」?

 

藉由劇場的演出劇目,我們可以觀察到當時的社會氛圍與關注的議題。在疫情後的休養期,我們似乎更需要具有「遊戲性」的事物,使人們重振活力,以戲劇的演出將眾人串連在一起。

 

遊戲很大部分滿足人們成為他人的慾望,遊玩時的新鮮感和刺激,輕易挑動情緒。現實中無法滿足的缺憾與渴求,都能透過遊戲重新來過。遊戲看似簡單,卻擁有許多的思考及策略,如何在簡單的遊戲中取勝,或許是某些玩家的重點,然而最終目標依舊是帶給眾人開懷大笑的時光。

 

Editor / Asta Chang

Author / Kuan

Special Thanks / NTCH 國家兩廳院

Photo Credit / Vocal Media, British Museum, Google Arts & Culture, Review Geek, The New York Times, IGN, NTCH, Secret London, William War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