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帶著輕柔的幽默感 高枕無憂的你

藝術家黨若洪繼 2021 年畫廊個展「敘事曲」與 2019 年臺北市立美術館大型個展「老男.雜匯.小神仙」後,今年於安卓藝術展出「高枕無憂的你」映射於疫情間生活型態與自我心境的轉變。同時,於入口的 Project Room 展出日本當代藝術大師大卷伸嗣的作品《漂浮-構築之詩》,用透亮、帶著絹印紋理的方晶體,象徵融雪之際的光明與希望。
藝術家黨若洪繼 2021 年畫廊個展「敘事曲」與 2019 年臺北市立美術館大型個展「老男.雜匯.小神仙」後,今年於安卓藝術展出「高枕無憂的你」映射於疫情間生活型態與自我心境的轉變。同時,於入口的 Project Room 展出日本當代藝術大師大卷伸嗣的作品《漂浮-構築之詩》,用透亮、帶著絹印紋理的方晶體,象徵融雪之際的光明與希望。
在 11 月的微涼秋風中,各地展演活動從臺東美術館的 2022 江賢二個展、屏東落山風藝術季等面向公眾的藝術活動;而忠泰美術館、國美館、高美館、Bluerider ART 更以不同媒材的展覽豐富視野。
Aesop 延續去年「酷兒文學圖書館」,店面成為別緻細膩的圖書館,以白色系襯出書籍的鮮豔豐富。今年將於 10 月 28 日起盛大回歸台灣,除了 Aesop 台北大安概念店外,11 月 4 日將移師 Aesop 新光三越台中中港店,將這股繽紛多彩的閱讀浪潮推及更遠、更廣。
藝術空間 Yang Arts 以當代重要的攝影作品,作為空間開幕的首檔展覽,其獨特的櫥窗形式,在琳琅滿目的藝術空間中,依舊顯得獨樹一格。此檔展從堀尾貞治、吉田志穗、奈良美智,一直到 Torbjørn Rødland,共15位藝術家,當然其中最受人注目的,無非是荒木經惟與蜷川實花,此次他們分別展出《非日記日記》與《 Work #9 》
早從鏡子被發明、肖像畫興起,以至如今數位時代的自拍,人們不厭其煩地想透過這些工具塑造「自我」,卻總是在此過程產生某種異化。鏡像提供一個完形,能夠培養嬰孩對自己的覺知,但是人類真的能夠透過這些外在因素「看見自己」嗎?抑或只是更加稀釋「自我」的存在。一如拉岡所言,當主體透過鏡像來確認本真自我,其實是藉由「他者」看到一種鏡中幻象。
1970 至 1980 年代的紐約街頭是反叛的地盤,當人們開始注意到一個神秘的塗鴉標籤,開始好奇「SAMO©」背後的藝術家是何方神聖?而塗鴉正是出自高中時期的 Jean-Michel Basquiat 與塗鴉藝術家 Al Díaz 之手,他們在曼哈頓街頭塗鴉游擊,以「SAMO©」之名留下象徵憤怒或反動的塗鴉語彙。
觀者對於作品的解釋,大部分亦來自於過往體驗,有些作品卻無法依此判斷。透過一次次的感官顛覆,累積新經驗,短暫的衝擊化為更深層的思考。而將於5月20-22日舉行的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精選國際60間藝廊、多達200位藝術家、1000件傑出作品,將當代藝術的多元面貌與即時特性,透過不同展區、論壇透析出新觀點,其中又有哪些作品將顛覆觀者認知呢?
當代場景的迷人之處並不一定能夠帶給觀者氣勢滂礡的感官體驗,而是在不經意之時,透過看似與日常無異的畫面,被小小的共鳴觸動。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精選國際60間藝廊、多達200位藝術家、1000件傑出作品,將當代藝術的多元面貌與即時特性,透過不同展區、論壇透析出新觀點。
沈浸式劇場結合幻想,轉變日常生活成特別的經驗,視覺體驗更佔了很大一部分。相較於傳統的戲劇是在一個黑盒子空間進行,沈浸式劇場是非典型的舞台,場地本身擁有的特性也被考量在其中,也因為其本身存有的歷史故事,使得場地更有張力以及獨特性,場地在此從單純的空間配角,變成擁有足以與主角並肩的份量,而觀眾也多了更多的主動性以及自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