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從當代藝術到古美術,美學絕非一蹴而就,為你提供藝術家故事及展覽、拍賣場內場外獨到觀點。
她在這裡等你很久了,當女性作為家具的藝術想像
2025-04-22Allen Jones,Big Mama Chair,Bjarne Melgaard,Gaetano Pesce,Mae West,Mario Philippona,Salvador Dalí,Sexy Furniture
當人們看見與自身相似的形象時,更容易產生情感連結——不論是語言、外貌,甚至是物品的外型。對早期人類而言,這或許是一種將萬物靈性化的方式,使工具不再只是物件,而是具靈魂的存在。
點燃藝術之於內心的真實光彩:台北當代館當期展覽 《 No Language 》
2025-04-08No Language,No Language 展覽,台北 MOCA,台北當代藝術館,藝術
在當代藝術中,文本往往成為藝術品的代言人,以強而有力的介紹語言建立其優勢地位。然而,當語言的詮釋被抽離後,觀者是否能擺脫過度解釋的框架,回歸直覺,感受藝術品本身的生命力,甚至與自身建立更緊密的連結呢?
當博物館與美術館的界線逐漸模糊,與展品共同舉辦一場繆思的秘密宴會
2025-02-18MOBA,Museum of Bad Art,Museum of Broken Relationships,Salvador Dalí Theatre-Museum,心碎博物館,豐島美術館
藝術作品濃縮了時代的精華,反映當下的社會現況與風情。藏館作為大型展示空間,本身往往帶有篩選機制,而隨著時代演進,各種形式的藏館相繼出現,有些甚至成為一件藝術品。
交集 Louise Bourgeois 的恐懼與孤寂,為蜘蛛吟唱一首屬於母愛的搖籃曲
2025-01-16Araignée,Louise Bourgeois,Maman,Spiral Woman,The Destruction of the Father,女性主義藝術,家庭關係,抽象表現主義,拼貼與縫合,母性象徵,童年創傷,自我療癒,記憶重建
Louise Bourgeois 作為 20 世紀最重要的女性藝術家之一,她的創作生涯彷彿注定與沉重的命運緊密相連,不斷地與童年創傷、家庭關係對話,並將這些深層的情感融入其作品之中,形成了獨有的藝術語言。
專訪藝術家黃傑 Jay Huang:談論全新個展《 Living in the Dream 》是夢境與現實的曖昧邊界
2024-10-28《 Living in the Dream 》,Emo,Jay Huang,Jay Huang 黃傑,夢境與現實的曖昧邊界,奇想會 Whimsy Works 全新個展《 Living in the Dream 》,本質系藝術家,草莓,藝術,藝術家黃傑 Jay Huang,黃傑,黃傑 Jay Huang
這場名為《Living in the Dream》的個展,看似是一場逃離現實的白日夢,卻道出這個時代最深沉的省思。
隱藏著超人類主義的愛與懼,探索伊甸園中的齒輪,解開機械之謎
2024-10-06Transhumanism,機械,機械藝術,超人類主義
機械的運用帶來革命性的轉變,成為可以替代、彌補身體的缺憾的方法,令眾人著迷於其隱藏的力量與無限可能。而在藝術創作中,機械不僅是一種媒材、動力,更是超越肉體,連接生死的方式,有時甚至帶來意想不到的詩意感受。
世界在這時全疊在一起了, Do Ho Suh 透明而輕巧的鄉愁
自 1990 中期開始,韓裔藝術家 Do Ho Suh (徐道獲)以父母於韓國首爾的傳統韓式房屋,以及他於紐約的西式公寓為靈感,製作系列大型雕塑作品。他關注「空間」概念,不只是物理上的空間如房屋,更多著墨於心理空間如身份認同、感受、意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