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ATRE

當演員坐下時,劇情線還在走:電影場景中的椅子說了哪些潛台詞?

演員透過肢體表現情緒帶動劇情,連簡單一個坐下動作都能令人咀嚼再三,而椅子作為承接的道具,顏色、造型、甚至數量都是暗示,將轉折與密碼藏在背景中。

從台北金馬影展看見獨立的形貌:有限資源中搭起通往影廳的橋樑

台北金馬影展將於 11 月 19 日舉行第 59 屆頒獎典禮,2022 年影展各主單元選入多部備受各界矚目的「獨立電影」,包括場場秒殺的低成本獨立製片《 I Like Movies 》、獲得 2021 美國評論協會十大獨立電影獎且與 A24 攜手的最新力作《 C’mon C’mon 》,以及史上第二位由女性執導並一舉拿下坎城金棕櫚獎的神秘影片《 Titan 》。

從墨西哥亡靈節看見不同文化的生死觀:歡笑緬懷逝去,搭起繁花盛開的橋樑

關於死亡之後,人們或多或少好奇著逝者所處的世界是否四季如春,以影劇、文學呈現「死後世界」的想像作品不勝枚舉。墨西哥熱鬧歡騰的亡靈節及俄羅斯的拉多尼察節皆以豐富繽紛,帶領生者從悲傷走向釋然。

酒款也是角色個性的一部分?電影中哪些酒款是影迷間的暗號?

每個失眠的夜晚,你是否也會挑選一部電影加上一杯酒,讓家中一隅成為午夜場影城,經典的電影少不了調酒這項重要元素,看著喜愛的角色品酩醉人的調酒,讓人想要立刻舉杯狂飲。無論是《 007 》中 James Bond 率性喝著 Vesper Martini、《 The Big Lebowski 》The Dude 爽快痛飲 White Russian,都有一杯最能代表自身性格的調酒。這些電影角色的鮮明和立體,來自於他時常飲用某款調酒,甚至因此賦予這些酒款特殊意義,一杯酒的好萊塢明星夢就此展開。

從一塊板到一部片,他們滑了多遠?那些滑板人沒成的招,只有攝影師看到

在一支支滑板影片俐落帥氣成功作招的瞬間背後,是攝影師與滑板人共同經歷的無數失敗與挫折,也正是這些漫長的練習與揣摩,磨出了街頭文化的樣貌。滑板攝影師扮演最忠實地記錄者,又以怎樣的姿態存在於街頭的風起雲湧之中?

閉上眼睛還是看得見:影像與音樂相互註釋,一場視覺與聽覺的饗宴

Netflix 上名為《 Anima 》15 分鐘音樂劇情短片,絕美到窒息的現代舞、震顫心弦的 Techno music 、實驗性的拍攝手法等。事實上這部 2019 年由 Paul Thomas Anderson 執導的短片,正是為 Radiohead 主唱 Thom Yorke 發行的第三張個人專輯《 ANIMA 》所拍攝的音樂概念短片,除了打造令人著迷的視覺、聽覺饗宴,甚至在音樂與視覺的想像空間裡,建構出更龐大的世界觀。視覺作為音樂延伸的載體,這種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還存在哪些看得見的可能性?

青春這門宗教不缺信徒,暗黑 YA 影集《 Euphoria 》風靡 Z 世代

2020 年 Zendaya 憑《 Euphoria 》中女主角 Rue 一角拿下 Emmy Awards 劇情類影集最佳女主角,而今年他再次獲獎,成為世上最年輕兩座 Emmys 的得主。《 Euphoria 》的故事與角色都複雜立體,作為 YA 影集似乎太過沈重,不過絢麗的視覺效果、實驗性的拍攝及剪輯手法,收服了全球影迷。

片名和劇情毫無關聯?被貼上「神鬼」翻譯標籤的電影

像是「追緝令」、「終極」、「玩命」、「神鬼」等等翻譯片名,已經潛移默化在臺灣觀眾的認知中,片商基於市場行銷的考量,使用這些如影隨形的符號,與觀眾建立默契,有「玩命」就一定有「賽車」、有「神鬼」的電影就有「李奧納多」。

失戀只是永無止盡的心痛?電影中形態殊異的失戀樣貌

「愛情」始終是文學、影視作品難以兜出的命題;「失戀」則是愛情中無可避免的環節之一。電影中的失戀樣貌百百種,或痛徹心扉、或輕描淡寫、失戀者或默默等待情緒過去、或飲酒作樂將一切拋去⋯⋯這些失戀電影瞄準著失戀經歷各不相同的廣大觀影者,產生出形態各異的「共感」經驗。

狂暴中的溫柔:朴贊郁的《復仇三部曲》實為深情告白?

朴贊郁導演新作《分手的決心》於院線上映反應不俗外,朴導更憑此片拿下本屆坎城影展最佳導演獎,過往作品再次掀起國際熱議。與他的「復仇三部曲」相比,《分手的決心》顯得清淡許多,而這所謂的「清淡」,依然有弒夫、螞蟻齧咬死者眼球等情節畫面,不免使人好奇復仇三部曲的口味何其重?血腥暴力難道僅僅是純粹的惡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