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從當代藝術到古美術,美學絕非一蹴而就,為你提供藝術家故事及展覽、拍賣場內場外獨到觀點。
用絢爛的光在幽暗處長曝|居家娛樂―楊登棋(登曼波)個展
2022-12-08Home Pleasure,楊登棋,登曼波
「居家娛樂―楊登棋(登曼波)個展」自 11 月 19 日起於臺北市立美術館展出,藝術家楊登棋曾以其個人生命經歷為軸心的作品《父親的錄影帶》,榮獲 2019 年臺北美術獎首獎,而本次展名則源於他從父親處所獲得的關鍵影像物件上,楊父以親筆註記的「居家娛樂」四字。關於展覽的「娛樂」性,「家」與「性」的相互參照,透過光線明暗、黑白彩色的形式差異開啟對話。
重溫《 SLAM DUNK 》不只是熱血沸騰,井上雄彥筆下人物從未停下腳步!
2022-12-01Inoue Takehiko,MY FIRST SLAM DUNK,REAL,SLAM DUNK,あれから10日後ー,井上雄彥,仕事的流儀,十日後——,影人影事,浪人劍客,灌籃高手,精選
關於井上雄彥,你從沒少聽說過,尤其是那部經典的籃球漫畫《 SLAM DUNK 》,至今仍有人不斷側寫著無論你認不認同的故事。你有多久沒看井上雄彥的作品了?因《 THE FIRST SLAM DUNK 》電影版的上映,近期許多人再次翻開漫畫原作,心中感動不可同日而語。如與老朋友多年後的重逢,帶點近鄉情怯的悵然。
在動盪混亂中盛放,創造心靈避世所|2022 年曼谷藝術雙年展《 CHAOS : CALM 》
2022-11-14Arthur Jafa,BACC,Bend,Cameron Platter,Chaos Theory,Humans,Love Is The Message,Mari Katayama,Pitchapa Wangprasertkul,Rachel Kneebone,Shell,The Message Is Death,The Standard,城市漫遊,混亂理論,片山真理
2022 年曼谷藝術雙年展於 2022 年 10 月 22 日至 2023 年 2 月 23 日舉行,以「 CHAOS : CALM 」為主題,以藝術回應當今世界局勢的混亂,呈現不同藝術家對於混亂的感受,並試圖創造出令人平靜的療癒力量。雙年展期間串連曼谷 12 個藝術空間展出,而展出逾 95 件作品的主展館 BACC(曼谷市立藝術與文化中心)中有哪些精彩作品揭示混亂的本質?
遊戲人間的可能,關卡中重置人生
2022-11-10Georges de La Tour,Monopoly,New Societies,The Card Sharp with the Ace of Diamonds,The Landlord's Game,The Sims,加拿大溯流劇團 Re:Current Theatre,國家兩廳院,大富翁,接關,模擬市民,理想之城,秋天藝術節
遊戲除了舒壓、消磨時間,或是教育之外,同時也是另一種形式的社交場合,我們以不同與現實的身份重新被他人認識,雖然遊戲種類持續變化,然而與朋友同樂帶來的快樂,似乎一直是遊戲期望帶給眾人的感受之一。
再造真實:從靜物畫到擺拍
2022-10-24Renaissance,Staged Photography
一個完美的場景,無瑕的人物搭配上無懈可擊的妝容,在這裡沒有瑕疵。深陷在擺拍的魔力中, 成為一個美麗的物件,而在媒體與濾鏡當道的現今,我們似乎漸漸喪失面對真實自我的勇氣,努力成為一個任何角度拍出來都美麗的模組。
在未知中探索永續的無限可能:ART TAIPEI 2022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2022-10-21ART TAIPEI 2022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亞洲年度盛事 ART TAIPEI 10 月 21 日 - 10 月 24 日於台北世貿一館登場,聯合八個國家,超過 130 間畫廊,不僅可以看出每年的商業市場走向,同時也可以見證新秀藝術家的崛起。就讓 TRENSSE 帶你看看今年有哪些精彩作品!
Eagles 安插神秘賓客?《 Hotel California 》不存在的旅館與大廳鬼影
2022-10-17Hotel California,老鷹合唱團,音樂焦點
Eagles 鼓手 Don Henley 說,《 Hotel California 》在講一間可以隨時退房,但永遠不能離開的酒店,一間間客房門背後都鎖了一則倦怠、可悲而空洞的洛杉磯故事,而模糊恍惚的專輯藝術,旨在實現一種「榮耀褪色、失去純真和頹廢」的氛圍。如此碎語聽起來多像流連人間的亡魂喃喃,事實上,在加州旅館封底也的確照到了讓樂迷們議論紛紛的神秘人影。
人類終焉?AI 與人類的輪替日終於到來?
2022-09-30Artificia lIntelligence,Lil Miquela,Shudu Gram,人工智慧,威尼斯雙年展,科技未來
1895年,最負盛名的藝術機構之一的威尼斯雙年展正式成立,涵括了藝術、建築、電影、舞蹈、戲劇、音樂,而每兩年一次的威尼斯藝術雙年展,則在 2022 年 4 月正式開幕。其中世界首位 AI 藝術家 Ai-Da 亦於今年威尼斯藝術雙年展亮相,將 AI 技術與藝術結合,並對於藝術是否專屬於「人」提出有趣的詰問與討論。
在 Sotheby’s 拍賣會買的是作品,還是 Robert Pattinson 的眼光?
2022-09-30Bonhams & Brooks,Christie's,Cynthia Erivo,DJ Swizz Beatz,Ellie Goulding,Francois Pinault,James Christie,Kim Jones,Lynette Yiadom-Boakye,Margherita Missoni,Old Rope,Oprah Winfrey,Phillips,Portrait,Robert Pattinson,Samuel Baker,Sotheby's,Steve Aoki,Thomas Houseago,UNTITLED,Willem de Kooning,周杰倫
收藏不僅是財富的象徵,也成為個人信仰與生活品味的彰顯,而疫情下的加速轉型與 NFT 的興起,也成為年輕藏家入場的催化劑。
鏡中虛像的重疊交錯:你看到的是自己,還是眾人眼中的反射?
2022-09-14CindySherman,Francesco Parmigianino,Rene Magritte,Self-portrait in a convex Mirror,Vivian Maier,凸面的自畫像,攝影,藝術
早從鏡子被發明、肖像畫興起,以至如今數位時代的自拍,人們不厭其煩地想透過這些工具塑造「自我」,卻總是在此過程產生某種異化。鏡像提供一個完形,能夠培養嬰孩對自己的覺知,但是人類真的能夠透過這些外在因素「看見自己」嗎?抑或只是更加稀釋「自我」的存在。一如拉岡所言,當主體透過鏡像來確認本真自我,其實是藉由「他者」看到一種鏡中幻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