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從當代藝術到古美術,美學絕非一蹴而就,為你提供藝術家故事及展覽、拍賣場內場外獨到觀點。
國王,英雄與街頭:傳奇塗鴉藝術家 Basquiat
1970 至 1980 年代的紐約街頭是反叛的地盤,當人們開始注意到一個神秘的塗鴉標籤,開始好奇「SAMO©」背後的藝術家是何方神聖?而塗鴉正是出自高中時期的 Jean-Michel Basquiat 與塗鴉藝術家 Al Díaz 之手,他們在曼哈頓街頭塗鴉游擊,以「SAMO©」之名留下象徵憤怒或反動的塗鴉語彙。
眼見不為憑:台北當代藝博會顛覆框架
2022-05-16EstherSchipper,KarinSander,KazuhitoKawai,KOTARONUKAGA,劉文瑄,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御書房,當代藝術,藝術,藝術生活,賴志盛,馬凌畫廊
觀者對於作品的解釋,大部分亦來自於過往體驗,有些作品卻無法依此判斷。透過一次次的感官顛覆,累積新經驗,短暫的衝擊化為更深層的思考。而將於5月20-22日舉行的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精選國際60間藝廊、多達200位藝術家、1000件傑出作品,將當代藝術的多元面貌與即時特性,透過不同展區、論壇透析出新觀點,其中又有哪些作品將顛覆觀者認知呢?
日常異象——台北當代平凡中的非凡
2022-05-04Aboudia,Charlie Roberts,Christine Park Gallery,Dio Horia Gallery,Jack Bell Gallery,Maja Djordjevic,Woaw Gallery,Xyza Cruz Bacani,YIRI ARTS,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時永駿,當代藝術,簡翊洪,藝術,藝術生活,谷公館
當代場景的迷人之處並不一定能夠帶給觀者氣勢滂礡的感官體驗,而是在不經意之時,透過看似與日常無異的畫面,被小小的共鳴觸動。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精選國際60間藝廊、多達200位藝術家、1000件傑出作品,將當代藝術的多元面貌與即時特性,透過不同展區、論壇透析出新觀點。
將藝術刺進肌膚,刺青登場當代場域!
紋身作為文化裡「非主流」轉為「主流」的佼佼者,不僅是自我個性的展現,有時也為了情感寄託,當然更可能我們只是單純的喜歡這個文化。然而紋身並非一開始便是為裝飾而生,它有著更深層的歷史脈絡,近幾年來更是強勢登場當代藝術。
「紅色」於藝術中如何影響感官?
2022-04-11Anish Kapoor,artist,Felix Gonzalez-Torres,Hermann Nitsch,Marina Abramović,SunYuanandPengYu,孫原彭禹,生活,藝術,藝術生活
紅色的運用上連帶的含義常常是相對的,有時候令人感受淫亂、禁忌,有時卻又是神聖的;是在兩極間遊走的色彩。
來自異星的迷失:Janet Echelman
2022-03-26artist,Janet Echelman,藝術
我們或多或少都曾想過異星生物入侵地球的畫面,籠罩天空的龐然大物,炫目的光線,安靜無聲的降落。無數條線勾勒出一個立體的形體,光線的遊走變換,Janet Echelman的作品常帶給觀者如此奇妙的感受,更被讚為是「今日美國最偉大的創新者之一」。
撼動世界的自拍照, Cindy Sherman 以扮裝攝影突破藝術疆界
2022-03-25Cindy Sherman,攝影,藝術
Netflix 掀起熱議的劇集《創造安娜》,提到了一個名字,是 20 世紀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Cindy Sherman。劇集中出現的是她的經典之作《電影無題劇照》,在該系列作品問世以前,她只是一個躲在鏡頭後面的攝影師,偷偷觀察著,依據他人的喜好來選擇主題,突然有一天,她決定走進自己的鏡頭。
解放單一視點!塞尚描繪的聖維克多山
塞尚 (Paul Cézanne) 雖不被當時的印象派主流所喜愛,卻以獨特的創作風格影響了之後的野獸派及立體派,解放了從早期便被「單純地再現」及「單一觀看方式」綁架的畫家們。在此之後,畫家與真實世界,繪畫中的理性與感性之間終於產生了實質上的連結。